张喜荣 有梦想就能致富

时间:2019年11月11日 08:18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薛巍敏 通讯员 李文祥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观察

  

  喜荣的梦

  临潭县新城镇丁家山村的张喜荣今年已快50岁,作为建档立卡户,原来一个人短期外出务工添补着这个四口之家一年的生计,手里也没有什么余钱,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虽然日子过得不富裕,但我也想凭着自己的本事过日子,也不想依赖低保等政策来当懒汉。”从他坚毅的眼中可以深切感受到他对脱贫攻坚的信心与勇气。

  2015年年底,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引下,村里有发展意愿的困难群众可以申请小额贴息贷款。张喜荣听到消息后,最先赶过来向村里工作组咨询相关事宜,从他渴望的眼神中可以看到他比任何人都需要这笔钱。

  也从那时起,他的心中就萌生了一个梦想,能依靠自身努力早日摆脱贫困,而不是靠低保和惠农补贴勉强过日子。手里有闲钱,孩子在身边,成为包括种养殖在内各个方面的行家里手是他做梦都想过的日子。

   

  喜荣的不易

  其实他心中早有自己的“小打算”——发展养殖产业。可是,一来没钱,二没技术,三没方向,四没场地……发展的意愿也许都是这样事与愿违。

  张喜荣的心中算着账,该发展什么,自己有兴趣发展什么。通过向村里村外其他致富能人请教和沟通,最终明确了想要规模化养猪的目标。

  他明白,想要做到规模化养殖,必须技术先行。于是,他自费去临洮等地想通过打工学习养猪技术与经验。

  那段时间是张喜荣最难熬、也是最纠结的日子。

  起初他想为别人免费喂猪、打扫卫生,学习经验与方法。但是,他的想法一度被现实所打败,没有一家养殖场愿意接纳他。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一家家地向养殖场主诚恳地自我推荐、说明来意,终于有一家养殖场被他的诚心所打动,愿意接纳他,但是,不管吃住、不给工钱。

  想起那段艰难的日子,张喜荣脸上流露出了些许不易。“为了省钱,住在每床20元的招待所,一日三餐吃一顿,其余时间饿了就吃泡面、馍馍。不怕笑话,还在猪圈住了几天。”

  学得了前期经验后,通过不断摸索,技术算是有了。于是,他孤身一人坐着硬座火车来到了山东,买了一头种猪回家。村里工作组被他坚持创业的韧劲所感动,通过汇报协调,镇上决定补助6000元给他盖两座大棚,支持他发展养殖业。

  有了政策支持,他便有了明确的道路和方向。2018年,临潭县组织全县养殖专业户去陇西、会宁、临洮等地学习养殖发展技术,他有幸成为其中一员,而他恰是这些学员中缠着人家求教问题最多、最让人喜欢的一位。学习回来后,他继续在电话和微信上向人家求教问题,时间一长,还和很多人成为了朋友。

  2019年第一批产业扶持资金18950元打到了张喜荣的一折通上,有效规避了养殖过程中产业发展资金链断裂等一系列风险,也更加使有意愿发展的困难群众坚定了努力的方向。“现在的政策真好,既学习了技术,自己还不用掏钱,产业发展资金政府还扶持呢,既开阔了眼界,发展思路也更清晰了,目标也更坚定了。”张喜荣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喜荣的小康路

  “打工就算是‘大工’,工资也是死的,养殖就不一样了,养猪种庄稼虽然也累,但日子有盼头,比打工好多了。”张喜荣由衷感叹道。

  现如今,他种了小麦80余亩,青稞25亩,蚕豆5亩,还种植了10亩自留地和100余亩荒地,一年能忙到头。可喜的是,今年雨水充足,庄稼收成很好。

  张喜荣养猪规模也从原来的8头到现如今的80多头,每年出栏30多头,出栏的猪能卖到6万余元。除了这些,张喜荣还积极参与到村里环境卫生整治中来,在打扫卫生、拉垃圾等公共事务上随处可以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他还辐射带动了5户困难群众发展养殖。“村里有养殖意愿的,想养几头就养几头,我都给免费打疫苗,传授养殖技术,猪养大卖掉了再给猪仔钱。”

  “我最困难的时候,有次晒粮食来不及收完雨就来了,还赶上两头母猪难产,忙得手忙脚乱的,是过往接送孩子的乡亲们帮忙才免得受灾。所以,能带动乡亲们致富是我梦寐以求的,现如今我要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在他眼中,看到了一名淳朴的群众身上带有的责任心和感恩情。

  “再养殖些湖羊和小尾寒羊,孩子就不用出去打工了,一个人喂猪,一个人管羊。把庄稼种上,饲料也有了,草也有了,羊粪猪粪施到地里,化肥买得也少了,一家人过得也安心了。”想起以后的发展思路,张喜荣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

  政策红利扶持带动、自身发展意愿强烈、产业壮大不负努力,共同描绘出了一幅人美敢拼能致富的小康愿景,也谱写了临潭县近年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华美乐章。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薛巍敏 通讯员 李文祥)

编辑:于娟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