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工程绘就城市美丽新画卷

时间:2019年11月12日 08:24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刘森 吴正楠 李琴琴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观察

高质量发展看白银系列报道之一

  ——白银市加强城市建设创建文明城市纪实

   

城在绿中建,人在画中游。宋秉棣 摄
   

  文明,是一个城市进步的标志,城市建设又是城市文明的硬件。作为资源枯竭转型城市的白银市,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又赋予了城市文明新的内涵——提升城市形象更要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伴随着棚户区改造、“三供一业”老旧小区改造、城市道路优化、十大公园改造提升等一系列民生工程的大力实施,白银的城市面貌变靓了,百姓的居住环境变美了,人民的幸福指数更高了,一幅幸福祥和的民生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棚户区改造:实现百姓安居梦

  告别危旧简陋的棚户区,搬进舒适宜居的小区楼房,“安居乐业”一直以来都是棚户区居民的美好愿景,如今,这些愿景在白银市白银区大部分得到了实现。

  冬日的暖阳照进了刘群位于凤凰名都的新家,不仅家里被阳光映得亮堂堂,就连放置在窗台上的各盆鲜花,也被这耀眼的光线晒得有了温度。

  “以前的房子小,光线暗,由于房屋居住时间长,总有一股难闻的味道,5口人挤在一起,非常不方便。如今住上了高档小区,房子宽敞明亮了,环境好了,心情也变得舒畅起来了。”今年50岁的刘群是一名房屋装修工人,原来5口人蜗居54平方米的小房子里面,棚改以后,他搬进了接近100平方米的大房子。

  棚户区改造工程不仅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也彻底实现了辖区居民身份从“村民”向“市民”的转变。

  位于白银市区西北角的王家湾村,经过两年的建设,已经变成了“银时代”高档花园式住宅小区。

  

    
       

  今年64岁的韩华原来是王家湾村村民,棚户区改造后,他获得了300多万元拆迁补偿款,随后他以低于市场价一半的价格购买了银时代小区3套住宅房和3间商业铺面。记者采访时,他正在已经装修好的一套新房里忙着乔迁前的准备工作,近140平方米的新房装修豪华,双开门电冰箱、宽屏彩电、全自动洗衣机等时尚电器一应俱全。韩华高兴地告诉记者:“小区里还规划建设了幼儿园,以后孙子上幼儿园都不用出小区,既安全又方便。”

  白银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魏列翠告诉记者,白银城区棚户区改造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2010-2015年,共建设棚户区改造安置小区16个,建设安置房11860套127.06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约30亿元。第二个阶段为2016-2019年,以中心街、二澡堂、文化宫城市棚户区和王家湾、大井子城中村改造为主,原地拆迁原地安置,截至目前,共实施在建棚改项目14个,建设任务7537套(户)。

      

           

  “三供一业”改造:老旧小区换新颜

  走进白银区工农路街道盘旋路社区货场路小区,优美的小区环境顿时让记者眼前一亮:整齐划一的停车位、别致典雅的路灯、平坦通畅的道路、绿色的草坪、修葺一新的居民楼。

  谁能想到,一年前,这里还是“脏、乱、差”的老旧家属区。货场路小区建成于1994年,属于白银公司家属楼。由于小区房屋使用年限长,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道路坑洼不平,一刮风全是土,绿化区都被住户私自占有,隔上木篱笆不是种菜就是放杂物,晚上没有路灯,环境卫生、消防安全、居民出行等问题较为突出,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现在小区的变化太大了,前段时间有个外地亲戚来我家串门,还以为我们这儿是新建的小区!”住户张学科指着周边的环境开心地说,自从白银区实施“三供一业”改造工程后,小区发生大变样,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相比以前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谈到小区改造前后的变化,住户丁梅说,以前楼道灯老是坏,老人们一到晚上不敢出来,现在都是感应灯。以前居民楼由于年久失修,墙皮风化脱落,窗户毁损严重,如今墙体也被重新粉刷,窗户全部更换,墙面上乱贴的小广告也不见了。

  事实上,货场路小区只是白银市实施 “三供一业”改造后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白银市白银区把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列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切实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魏列翠介绍,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维修改造项目涉及国有企业共11家,住宅楼1508栋62583户,建筑面积约471.37万平方米,概算总投资约14亿元,项目分2018、2019两年实施,由各街道具体负责,目前均已完成管网维修改造、外墙粉刷、屋面防水维修及路面硬化等主要维修改造内容。供水分户、单元门、停车收费系统安装调试等改造内容,计划于2019年11月完工。

      

       

  路网改造: 条条道路通民心

  城市道路建设是民心工程,既关乎百姓日常出行,又事关城市转型发展。随着城市路网的不断优化,道路整体功能也在不断完善,带给白银市的是品位的提升,带给百姓的是更加便利的出行。

  67岁的孙力师傅是白银公司的退休职工,20世纪70年代初支援大西北建设来到白银工作,他家住在银山路附近,这条路进出车辆多,道路窄,几乎没有人行道,有时候行人和机动车不得不在一条道上走,十分危险,成了周围住户出行的痛点。“晴天的时候尘土飞扬,下雨的时候泥泞不堪,到处坑坑洼洼,尤其一下雨长通厂门口和铁路桥下面的积水很深,公交车都不通行,给周围住户的出行造成了很大不便。”

  2016年银山路被列入白银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2017年开工建设,目前已经基本竣工将恢复通车。从原来的不足20米的路幅宽度拓展成60米,让住在这里的住户再也不愁出门路难走了。

  记者了解到,近三年来,白银市本着“连通环路、拓宽半幅路、打通断头路”的总目标,对城市道路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布局,市政道路项目累计开工23条道路(桥梁)的建设工作,城区道路交通现状明显好转,市民出行日益方便。

   

  公园改造:市民幸福指数再提升

  绿茵遍地,繁花似锦,四季葱茏的现代城市公园不仅是城市物质文明的体现,更是城市精神文明的象征,之于一座城市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走进白银市区,除了干净整洁的街道,分布于不同区位的公园以及绿地广场形成的绿色开敞空间,让人很难将此与一座资源枯竭转型的老工业城市联系起来。

  金鱼公园位于白银旧城区中心地带,占地面积445亩,是白银市区内建成最早的公园,承载了白银几代人的记忆。从1959年建园至今,一直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地方,公园属黄土丘陵地貌,依山而建,因此许多老白银人都亲切地叫它“公园山”。

  谈起与自己相伴近半个世纪的金鱼公园,上世纪老白银人吴永的话里充满深情:“六七十年代,白银市民的去处很少,一到节假日就只有到金鱼公园游玩,节假日的公园往往水泄不通,拥挤得让人难以享受逛公园带来的清闲。现如今金鱼公园变化真大,完全看不到旧时的模样。虽然已经深秋,但公园内的景色却一天比一天美,每天早上出来跑步都是一种享受。”

  “一位从外地来的客人闲暇之余到附近的公园散步时,看到公园的环境非常惊讶:没想到在西北地区还能打造出这么漂亮的公园,真的让人难以想象。”提起白银的城市园林建设,白银市园林管理局局长刘弘的笑容里充满了自豪和成就感。

  白银市以创建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以城区园林绿化、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走出了一条独具白银特色的绿化之路。初步形成了以金鱼公园为首的10大公园体系,建成了西区人民广场等8大广场,景观绿化、亭廊、健身器材等设施一应俱全,让城市的环境风貌有了很大改善。现如今,白银的市民出门不足10分钟,就能移步附近的公园广场切身感受到“三季有花开,处处有景观,人移景异”的景观效果。目前,白银城区建城区绿地面积1455.39公顷,建城区面积46.5平方公里,绿地率31.30%;绿化覆盖面积1635.26公顷,绿化覆盖率35.17%;公园绿地面积217.70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02㎡。

  随着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的不断增加,不但大大改善了空气质量,群众的幸福指数也节节攀升,白银开始全力向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的目标迈进。(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刘森 吴正楠 李琴琴)

编辑:于娟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