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家也搬进了楼房里”

时间:2019年11月18日 08:45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欧阳文全 缑玉明 薛巍敏 李双胜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观察

走进天水看变化之一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欧阳文全 缑玉明 薛巍敏 李双胜

    

秦州区藉口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金河小区)内环境整洁优美。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薛巍敏 摄
      

  冬日午后的天水在阳光照耀下格外温暖。虽然已是寒冬,但在天水市秦州区藉口镇的金河小区内依旧是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崭新的住宅楼与绿色整洁的小区环境交相呼应,来自附近四个村落的搬迁户正在忙着收拾自己的新家。

  “家里的手工活全都是我自己做的,算上新买的家具电器总共花销不到三万块钱,但居住环境比起以前好了一大截!”说起自己的新家,从南峪村搬下来的贫困户裴有存脸上难掩兴奋。

  他告诉记者,原来自己南峪村的家位于半山坡上,虽然有二十来亩地,但也只能靠天吃饭,自己退伍后家中五口人的主要收入为自己打工所得,日子过得很是拮据。

  “只要下雨,往山下的路满是泥泞,无法行走,孩子上学每天要走四五里地,老人身体不舒服去看个病更是大问题。”那时候的裴有存在外面打工难以安心。

  如今,搬迁小区的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堤防、供水、供电、供热、绿化、亮化、幼儿园、公厕、综合服务中心、人防工程一个都不少,让他的顾虑烟消云散,可以安心地在外打工挣钱。

  藉口镇副镇长赵富军告诉记者,目前这里安置房工程建设及附属设施建设已全部完工,当前,39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搬迁入住。

   

    

  挪了“穷窝”,更要拔了“穷根”。为了保障搬迁群众能够实现“搬得出、住的稳、可发展”,藉口镇将重点在搬迁群众后续可持续发展上出实招。

  “搬迁后,群众原承包地不变,对四十铺、何赵等村的586户搬迁群众,搬迁后安置区离原有耕地、果园较近,不影响农业生产,可继续发展林果产业,保证经济收入。” 赵富军说。

  对于林缘区、山区的贫困群众,镇上加大劳务培训和富余劳动力输转,每年有组织向外输转劳务9800余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00余人次。而发展个体经营也是其中重要一环。镇上依托镇区商贸和即将建设的天水秦州商贸城,预计新发展带动160余户搬迁户发展商贸物流个体经济户。并借助天水装配式建筑产业园、现代物流园、天水粮食仓储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就近吸纳360余名搬迁群众就近务工,待以上工业园区建成后,预计能够带动580余名搬迁群众实现就近就业。

  “我们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实施农村‘三变’改革为契机,扶持发展乡村旅游,填补镇区旅游空白,辐射带动120余名搬迁群众就近从事乡村旅游服务。” 赵富军相信,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一定可以让这里的一批村民致富。

  小区建成后,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从事保洁、保安等公益岗位,进一步增加了他们的收入,王引祥就是其中之一。

   

    

  “过去一家五口人住在山上的旧房子,就靠几亩地种玉米、小麦过活,还要面对山林里野猪对庄稼的威胁。如今咱也住进高楼里,不但自己在小区里当保安,爱人也在小区做保洁,每个月几千块收入比在山上好多了。”在王引祥心里,日子是一天比一天有盼头。

  此外,为了方便居住在这里的村民办事,秦州区把政务综合服务大厅搬到了安置小区的楼底下。

  记者看到,在政务综合服务大厅内,从金融服务、社保服务到退役军人服务一应俱全,“我们这里基本上覆盖了所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业务种类,平均每天有二三十名群众来办理相关业务,让群众少跑腿,多办事。”

  从山林里的土坯旧房到城镇里的高楼新房,与裴有存、王引祥一样,这里村民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

编辑:于娟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