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夫妻档

时间:2019年12月24日 16:13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李双胜 /文图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智库/大学习

  

【脱贫攻坚奔小康】

  

 
梅江传统村落

  

  在天水脱贫攻坚第一线,涌现了许多先进典型人物,但像胡小军和冯国华夫妻一样在同一个村并肩开展帮扶工作的并不多见。

  胡小军是天水市清水县贾川乡下派到梅江村的党支部书记,他的妻子冯国华是乡政府干部,夫妻俩在同一个村里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为梅江村的发展变化倾注了许多心血,被誉为脱贫路上的“夫妻档”。

  记者日前到梅江村采访的时候,他正在带领村民清理河道的垃圾。听说要采访报道自己,胡小军显得有些不好意思,连声说:“我们俩其实没有干出啥大事情,只是尽了应尽的职责。”

  村民马贵霞说:“胡书记两口子在我们村里这些年出了大力,大家都很感激他。”

  

受命于非常时期 入村后受到阻力

  

  胡小军生于1982年,原为贾川乡政府县聘农财员,到梅江村担任支部书记纯属偶然。

  2013年6月,正值村“两委”换届,贾川乡梅江村原支部书记因年龄偏大,已不适宜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而村上现有的党员当中,年轻的都外出务工不宜推选,年长的因村上信访问题突出、贫困面大、村内“三留”人员多、劳动力不足,有畏难情绪不愿担当村支书。乡党委派工作组多次走访、调研无果后,经党委会议研究决定下派胡小军担任梅江村党支部书记。

  “我当时只有31岁,年轻气盛,信心十足,觉得这是组织对我的信任,乐意到村里去锻炼,干一番事业。”胡小军说,“没想到,刚到村里就感到无形的压力。”

  胡小军所说的压力,是来自村民的不信任。他到村里上任后,开会叫不来人,说话没人听,安排工作无人响应。甚至有些群众在背后议论说:“乡上派了一个年轻娃娃,一没威望、二无经验,能干个啥?”

  当时,全村有不安全住房户128户(占全村总户数的46.7%)598人;全村破旧不堪,垃圾和动物粪便随处可见;村里通往山外的一条道路坡陡弯急,崎岖不平,下雨下雪就无法出行;村内年轻人不愿务农都外出务工,老年人发展动力不足,闲了就坐在巷道侃大山晒太阳……

  梅江村辖邓沟、梅江、支家河3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274户1322人。在清水县来说,这算是一个比较大的村庄。其中梅江自然村形成于宋朝末年,在清代乾隆年间还出过一位叫朱正南的进士,村里还有其家族故居。可是,随着岁月的推移,处于大山深处的梅江村,当时已经成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矛盾突出、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通过到三个自然村走访摸底和与村民深入交流,我发现梅江村群众的怨气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对村两委原班子有意见,认为村里事务不透明,没有给村里办实事,村民出行和吃水不方便;二是对农村低保享受人选有意见,认为不公平、有优亲厚友现象;三是对于危及村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条深沟没有及时治理;四是村上危房多、空心院多、沟大坑深、生产生活条件太差。”胡小军说,“掌握这些信息后,我对开展工作有了目标,有了抓手。”

  2013年底,国家启动建档立卡贫户困信息采集工作。胡小军觉得这是一个良好的机会。在他的精心组织下,通过群众申请、村民小组提议、支委会商议、党员群众大会决议,经公示无异议后,在全村共确定了151户657人纳入扶贫建档立卡户,贫困发生率为49.69%。

  

  
胡小军夫妇在完善脱贫攻坚资料

  

  “要让这些人都实现稳定脱贫,压力真的很大。”胡小军说,“不过,这一次通过公开公示,大家总体认为评得公平合理,对新当选的村两委班子有了新的认识,但距离信任还有不小的距离,我的工作压力还是很大。”

  

实干胜过空谈 逐步赢得信任

  

  针对梅江村的实际情况,胡小军决定分轻重缓急来解决。为解决全村产业发展的短板,他白天深入田间地头为产业路如何修,产业结构如何布局,产业链条如何培植的问题想法子、找突破口。晚上深入农户,虚心请教一些村内能人发展产业方面的意见建议,了解信访问题多发户的主观诉求。每一条建议他都虚心记录在自己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精心梳理,集思广益找出路;每一次走访了解他都推心置腹地和群众拉家常,解心结,交朋友,逐步改变了村民的看法。

  

 
胡小军夫妇与村民谈心交流

  

  村里行路难是大家普遍反映强烈的问题。为此,胡小军于2014年多次向乡党委乡政府和县交通部门汇报,争取了24万元的项目资金,修通了两条通往田间地头的道路,缓解了村民行路难的问题;随后的两年里,又争取项目资金修通了两条产业路,梅江村群众高兴地说:“以前去地里收割庄稼,只能是肩扛牲口驮,现在三轮车、架子车能直接到地里,方便多了。”

  修路的过程中,胡小军带领村两委班子,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和听取农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谋划梅江村产业发展问题。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决定在原有苹果种植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花椒和核桃种植。

  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在梅江村建成花椒园1000亩,栽植核桃1800亩,实现了家家有果园的目标,人均2.3亩。今年,部分花椒园和核桃园陆续挂果,让村民看到了增收的希望,也为实现脱贫摘帽目标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梅江村,部分村民外出打工或者定居城市,造成村内耕地撂荒现象严重。胡小军与外出务工人员反复联系沟通,得到他们的支持,将土地予以流转,同时积极动员村内能人支喜军注册了清水县喜丰源核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邓爱军注册了清水县远峪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朱辉注册清水县腾辉中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邓国明注册清水县塬上红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盘活村内闲置耕地1140亩,带动精准扶贫户151户657人,实现全覆盖。

  

 
胡小军夫妇走访困难群众

  

  2019年,这些合作社陆续见到效益,兑现分红13.2万元。为解决村内部分农户出不了远门务工的难题,他与帮扶单位协调,引进清水县旺宏床上用品有限责任公司建成一处扶贫车间,带动村内精准扶贫户11户,就地解决12人的就业问题,每人月薪不低于1500元。

  解决了撂荒地的问题后,胡小军又着手低保评审调整事情。经过这几年的入户走访,他已经对村内每户群众的家庭状况熟悉掌握,尤其是对村内特别困难户了如指掌。2015年,胡小军带领两委班子对村内低保户再次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排摸,然后召开村民大会,采取村民画票评选的方式,进行公开评议,取掉了不符合政策的低保户,选上了真正困难的农户。这样做,他得罪了个别村民,但赢得了广大村民的信任与支持。

  2017年,胡小军经过多方争取,县里将梅江村列入沟壑治理项目,投资94万元,历时两个月将严重影响村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条沟壑进行了专项治理,完善了排水系统,治癒了周边村民几辈人的心病。

  

妻子避轻就重与他并肩同行

  

  2016年,精准扶贫工作进入脱贫攻坚阶段。作为村支部书记,胡小军已经在村里打开了工作局面,但是,基层党建、各类表册、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整治、农村安全饮水、易地搬迁等工作千头万绪,忙得不可开交。

  “他最忙的时候两三周才能回一次家,换一下脏了的衣服。”冯国华说,“他回来时经常疲惫不堪,话也懒得说上几句。有时情绪不好,问他一句,也不给人一个好声气。”

  冯国华也是贾川乡的干部,所驻的林河村为非贫困村,贫困面比较小,工作量比深度贫困村梅江村小得多。看到胡小军工作压力很大,冯国华思虑再三,决定向乡党委乡政府申请将自己调整到梅江村,在工作中助胡小军一臂之力。

  有些干部找领导,目的是想将自己调整到帮扶任务相对较轻的村,而冯国华却反其道而行之,主动提出要去任务较重的贫困村。这让乡党委书记王吉祥颇感难为。

  “我当时最大的顾虑是,两口子在一个地方工作,干得好了皆大欢喜;干得不好,就会产生负面影响。”王吉祥说,“但是,冯国华态度坚决,我们研究之后,决定同意她的申请。”

  冯国华为了安心工作,将孩子寄放到陕西的父母跟前。在梅江村,她包揽了党建和部分软件资料完善方面的工作,使胡小军这个支部书记能够腾出更多的精力抓各类硬件建设工作。工作任务繁重的时候,冯国华白天同胡小军或者其他驻村干部一起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化解群众户内零零散散的各种需求、探讨不同作物种植管理方面的技术规范,晚上又一起完善各类统计数据业务,夜深了、累了,各自回房休息后;灵感来了,他们也会在被窝里通过微信讨论一些村内急、难、险、紧的事务。

  “其实,在梅江村驻村的时候,我们俩并不在一起,因为住的是集体宿舍,我和另外一位女干部住一间,胡小军和三个男的驻村干部住一间。”冯国华笑着说,“从2018年以来,脱贫攻坚的任务更加繁重,我们常驻村里,很少回家。”

  有时候,为了落实上级部门安排的村庄环境卫生整治、绿化美化、农村改厕、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道路硬化等各项工作,要与不同想法的群众打交道、做工作,在群众观念转变不过来、配合不到位的情况下,胡小军难免与个别群众发生一点小争执。冯国华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当面不好说什么,事后委婉指出胡小军不足的地方,希望他在做群众工作的时候注意换位思考,改变方式方法,以便帮助群众转变观念,更好地推动工作。

  

 
胡小军夫妇打扫村庄卫生

  

  2018年4月的一天晚上突降暴雨,胡小军同驻村干部和帮扶工作队员,连夜挨家挨户进行巡查,对房屋有安全隐患的村民及时组织转移。梅江村二组村民李连仓老俩口居住在危房里,胡小军多次给李连仓做思想工作,由于李连仓倔强不愿拆除新建,为此他还狠狠地训斥了李连仓。事后,冯国华对胡小军说:你对李连仓说话也太过火了,你先不要急躁,我去给他老伴再做做思想工作。”通过夫妇二人多次轮流上门开导,终于做通了李连仓的思想工作,将危房拆除,县、乡、村三级帮助建起了安全住房,今年已经搬迁入住。近年来,梅江村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共搬迁群众69户345人,全村群众全部住上安全房。

  “妻子在工作中确实起到了贤内助的作用,让我能够及时纠正不足的地方。这是她区别于其他两委班子成员的地方。”胡小军说,“国华在驻村期间的工作表现,虽然比不上其他两位男性驻村干部,但对我来说,她能来梅江村与我同‘进’同‘出’,同甘共苦、共荣辱,对我来说已经是精神上满满的支柱和工作中坚强的后盾了,而且也彻底打消了乡党委王书记起初的顾虑,驻村工作也得到了领导的认同。

  在梅江村驻村以来,冯国华作为党建指导员,结合村内阶段性工作特点和支部建设标准化要求,规范党建资料,抓党员思想,强党员队伍,进一步提高了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组织保障。他们俩克服家庭困难、一心干工作的工作状态,得到了大多数村民的认可和赞誉,称他俩为脱贫攻坚行动中的“夫妻档”。

  

梅江村旧貌换新颜

  

  梅江村作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其发展变化一直受到有关领导的高度关注,尤其是自2018年以来,天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委书记刘天波同志多次实地调研指导全村发展建设工作,对胡小军给予了极大的精神鼓舞。

  在胡小军的带领下,梅江村两委班子团结一致,按照县乡两级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村户脱贫退出指标,用心用情用力落实各项政策措施,补齐脱贫短板,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政策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全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2%,贫困人口两项保险代缴政策全部落实。

  在梅江自然村实施了古村落保护饮水安全工程,全村所有群众吃上了自来水。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全村有苹果、核桃、花椒等干鲜果园2896亩、人均2.19亩,通过收益分红增加村集体收入达20242元。狠抓人居环境整治,硬化巷道6600米,硬化梅江自然村通村路2.8公里,硬化贫困户庭院43户,改厕126户,村容村貌显著提升。2014年至2018年全村累计净减贫93户384人。

  

 
胡小军为贫困户接通自来水

  

  2018年11月17日,省委书记林铎也深入梅江村进行调研走访,指出了梅江村在脱贫攻坚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县乡高度重视,盯问题关键,狠抓整改落实,大力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实施了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稳定解决了90户群众住房问题,有力提升了全村脱贫攻坚整体水平。至2019年12月,已达到“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的有44户208人,贫困发生率就由2013年底的49.69%下降至4.3%,2020年可以实现全部脱贫,实现现行标准下与全国人民同步小康的奋斗目标。

  

 
梅江易地搬迁点

  

  “我作为一名村支书,带领全体村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变贫困面貌是应尽的职责,也是份内工作。这几年梅江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应归功于县、乡两级的正确指导,以及其他帮扶单位和工作队员的共同努力。”胡小军腼腆地说,“让梅江村群众早日实现与全国人民同步小康的奋斗目标,也是我们两委班子和帮扶队员的共同目标。”

编辑:李兆洲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