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山珍”恋上“海味”——青岛陇南东西扶贫协作回眸

时间:2019年12月31日 08:47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白 杨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观察

  核心提示:

  2016年,中央决定青岛市对口支持陇南市。2017年3月,青岛市和陇南市签署《青岛陇南东西扶贫协作战略框架协议》,由此正式拉开了青岛、陇南东西扶贫协作的序幕。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我省关于“消费扶贫”的决策部署,陇南市充分借助青岛与陇南对口支援平台,紧抓元旦、春节消费需求有利时机,全力推进“陇货入青”,已先期组织了价值3500万元的10万份农副产品大礼包陆续发往青岛。此举不仅拓宽陇南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直接增加农民的收入,而且为青岛市民送去新鲜、无公害的特色产品,将东西扶贫协作向纵深推进。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白 杨

  12月18日上午10时许,满载着陇南土特产的7台大货车徐徐驶入成武高速武都收费站,朝着青岛方向急驰而去。这次“陇货入青”的种类包括花椒、黄芪、茶叶、蜂蜜、香菇、木耳、粉条、挂面、核桃仁、花椒籽油等陇南特色“山货”,产品分别来自陇南9县区35个乡镇的191个村,涉及11个生产企业和2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在新年到来之前,还将有28辆大货车将600余吨、100余万件陇南“山货”分批运抵青岛,然后分装成10万个左右的大礼包进行销售。

  围绕“土”“特”做文章

  陇南有山,青岛有海,青岛陇南共唱“山海经”。青岛对口帮扶陇南三年来,双方市、县区党政主要领导互访交流50多次;青岛市89个街道乡镇、150个社区、138家企业、30个社会组织与陇南市建立了帮扶关系;130所学校、41家医院与陇南市学校、医院结对帮扶;同时,陇南向青岛选派挂职干部28人次、专业技术人才1130人,在青岛培训1.6万人次。三年来,青岛市财政累计援助陇南市9.78亿元,青岛各界向陇南市捐款捐物达1.5亿多元。今年,陇南市特色农产品仅在青岛销售就突破3亿元。

  为了全力推进“陇货入青”,陇南市还特别在青岛举办展销会,建成陇南农特产品体验馆,在青岛市及所辖各区市设立专卖点,在青岛酒店、超市、商场等地设立专营实体店、专柜、代销点和电商体验馆,大力宣传推介销售陇南农特产品;组织开展陇南农产品定向直供直销青岛的机关、学校、医院和企事业单位;2019年陇南在青岛销售农特产品7400余万元,通过直接采购、销售到青岛市或通过培训电商人才销售到全国的农特产品达到1.5亿元。

  为保证本次陇南青岛东西协作消费扶贫农副产品购销服务科学高效,食品质量安全可靠,陇南市严把带贫关,所有农副产品的采购优先向带贫效益明显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加速产业提质增效,推动脱贫攻坚高质量发展。带贫农户的花名册随后将录入全国东西扶贫协作系统;同时严把品类关,注重在“土”和“特”上做文章,根据前期与青岛消费市场的对接情况,严格按照青岛人民消费习惯确定产品种类和数量,用陇南名优“山珍”回馈常吃“海味”的青岛人民。

  围绕消费做扶贫

  “五山五断头、十沟九不流、听见人说话、半天难碰头。”这句广为流传的顺口溜,是人们用来形容文县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最形象的写照。

  自东西扶贫协作以来,作为帮扶文县的青岛市即墨区,在产业扶贫协作和农特产品开发销售上,相关部门多次赴文县考察。为了能让文县农特产品走出大山,即墨区充分发挥资源、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物流等优势,以“来自大山的问候”为主题,在青岛市市南区、市北区、即墨区三个即供农副产品展销中心设立了文县农特产品电商展销专柜。2019年,文县农特产品仅线上销售额就达2000余万元。

  随着“印象文县”东西协作示范店的启动运营,文县事丰农业与即墨企业的不断合作,文县的优质农特产品跨越万水千山,源源不断地走进了青岛的千家万户,他不仅拓宽了山区群众的脱贫路,也丰富了即墨人民的健康餐,更架起了两地人民的连心桥。

编辑:于娟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