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误农时 春耕备耕开启“加速度”

时间:2020年02月18日 16:07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王云祥 刘华东 丁陆军 通讯员 盘小美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甘肃新闻

  

【防疫在市县】

  

人勤春来早 农忙正当时

  

——来自礼县新冠肺炎防控一线的报道

  

  
礼县石桥镇石桥村机械化种植半夏。杨建强 摄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王云祥

  礼县,这个具有50多万人口的劳务输出大县,由于4例新冠肺炎患者确诊,成为陇南市目前唯一出现新冠肺炎患者的县区。截至2月16日,全县确诊新冠肺炎患者中3例已治愈出院,全县共排查出与县内外确诊、疑似患者密切接触者52人,其中40人已解除医学观察。

  时下正是春耕的关键时刻,作为农业大县,礼县如何在疫情期间进行春耕备耕?记者进行了调查。

  

严防死守的村庄

  

  2月16日,沿着礼武公路向南前行,沿途村口布满了疫情检查点。龙林镇全杜村是礼县南部的一个中心村,全村180户、728人,同时是龙林镇政府所在地。在路口一个蓝色小帐篷前,6个工作人员对过往车辆进行盘问登记。

  走进村委会,喇叭不停地广播着新冠病毒防控知识。

  村党支部书记张永生说:“疫情发生之后,我们立即成立村级联防联控小组,动员全村50名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一线工作,对来村的87人立即动员自主居家隔离。”

  记者了解到,目前礼县农村全部进入封闭状态,严格限制外来人员进村,村民们自觉组织起来,在通村公路进行24小时执勤。

  据礼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文平介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按照礼县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部署,各级党员干部紧急行动,组织动员群众对农村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进行定时清洁、消毒和通风,及时清扫房前屋后垃圾、粪便、废弃物等,改善庭院及室内卫生,杜绝畜禽放养、乱放乱跑、随地排放等不文明行为。

  文平说,通过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农村人居环境,有效防范通过排泄物传播疫情。

  

备战春耕的农村

  

  立春之后,礼县的人们提前开始今年的春田管理和备耕准备。

  据记者了解,疫情防控期间,各村扶贫驻村干部取消了入户对接,但龙林镇全社的精准扶贫工作并没有因为疫情而停止,帮扶队员充分利用电话、微信等现代化信息手段开展摸底对接工作。

  几天前,一份《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和春耕备耕产业扶贫有关工作的通知》正式向全县发布,此后,礼县春耕备耕紧急开展。

  记者在西汉水流域一带部分乡镇采访发现,西汉水沿岸的田地里,到处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勤劳的农民戴着口罩,拿着农具在田地里整地、锄草,正在为春耕备耕打基础。

  “再过几天土豆种植就要开始了,如果现在不准备积肥、整地,种植时根本忙不过来。”龙林镇石河村村民王文学说。

  2月17日,记者来到礼县石桥镇石桥村,在一块200多亩的宽阔田地里,5台拖拉机正在忙碌着施肥做工。“我们主要种植半夏,往年种植时需要40个民工,今年由于不能召集农民种地,又不能耽误半夏种植时机,我们便和礼县金丰公社合作,采取机械化种植。”负责种植的任高育说,预计10天就种植完了,去年半夏收获150吨,今年期望更高点。

  “目前,我公司在永坪镇、宽川镇、祁山等乡镇整合了9000亩撂荒地,全程机械化托管种植土豆3000亩、柴胡3000亩、玉米3000亩,公司统一为合作社或农户提供种子、施肥、打药、收购、销售等服务。”礼县金丰公社负责人赵双喜说。

  思想不乱,精力不散。目前,礼县正在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开展整地、育苗、追肥、灌溉等技术指导,积极对小麦、苹果、花椒等农作物、果树疾病进行监测预防。

  同时,据文平介绍,全县已储备各类化肥2.1万吨、农药56吨、农膜580吨、玉米种子35.6万公斤、大豆4.3万公斤、蔬菜种子0.42万公斤,储备物资能满足即将开展的春耕生产需求。

  

西峰 田间农事忙

  

  甘肃经济日报庆阳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刘华东 通讯员 盘小美)立春过后,天气持续晴好,气温逐渐回升,西峰区农民抢抓农时,在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开展管理田园、修建果树、栽种瓜苗等春耕、备耕工作,做到防疫、生产两不误。

  

  

  2月11日,春光明媚,记者经过重重关卡,来到后官寨镇王岭村设施农业基地,大棚外空无一人。走进其中一座瓜菜大棚,只见一垄垄黄瓜苗鲜嫩翠绿,种植户李玉科正在浇水、补植瓜苗。

  “种大棚蔬菜一年四季都有活干,往年会趁着春节假期,带上家人到处逛逛。今年因为疫情,大年三十以后,我没出过村。”李玉科告诉记者,他和妻子从正月初五开始就在大棚里忙农活,翻地、上肥、杀菌、起垄、移苗。他经营温室大棚已有七八年了,每年轮番种植黄瓜、辣椒、西红柿等瓜菜,今年计划种植2棚黄瓜。“这两天正在移栽瓜苗,预计45天后就能上市了,希望能有个好收成。”

  在不远处的另一座大棚里,一派春意盎然,阳光透过棚膜洒进棚内,一盆盆米白、深紫色的羽衣甘蓝长势喜人,花农折娅宏正在打理盆栽。“我们最近在培育花苗,到6月份就能出售了。”农户折娅宏介绍,这几年她一直种植各类花卉盆景,每年能收入10多万元,目前有5座花棚十几个品种。据了解,王岭村利用城郊的地理优势,积极发展设施农业,打造花卉瓜菜基地,现有温室大棚38座,2019年总收入达到160万元。

  在温泉镇何坳村,果农们也趁着晴好天气,戴上口罩,在自家的果园中整形剪枝、刮除病斑、涂抹愈合剂,为丰产丰收做准备。

  “我家有8亩果园,这个季节修剪主要是为了调整树形,把多余枝干去掉,增加果树透光率,保证养分,要在农历三月之前修剪完,否则会影响果子的品质。”正在果园修剪树枝的果农曾志明说,村里成立了一支技术服务队,往年他会和服务队的其他成员组团干活,在管理好自家园子后一起给本村和临近乡村的果农修剪果树。今年受疫情影响,为了大家的安全,服务队的成员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不串门、不外出,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基础上,独自种植自家果园。

  何坳村作为西峰区的苹果产业村之一,村民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就栽植苹果树,目前全村果园面积达4000多亩,成为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

  

临洮 “指尖”备春耕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丁陆军 通讯员 杨忠平 祁亚军

  时下,记者在定西市临洮县新添镇孙家村疫情监测点看到,工作人员全副武装,对一辆满载着复合肥、二胺等农资的大货车进行严格消毒、体温测量、身份信息检查登记。随后,农资直供车开始了在村里送货上门。

  收到农资的孙家村村民刘珍花满意地说:“现在疫情防控的形势很严峻,配送农资的工作人员在经过我们村的时候,人员和车辆都进行了消毒,这让我们很放心。他们的服务也很好,直接送货上门,很方便,价格也合理。”

  同村的孙建文也通过村级供销合作社采购了2袋二胺、2袋尿素,准备为种植的3亩蒜苗追肥,孙建文一边帮忙卸肥料一边说,“现在疫情很严重,我们到供销点去买肥料也不方便,通过‘钉钉’平台订购农资,不管什么时候,平台一登记,他们就直接把肥料送到家门口,真是帮了我们大忙”。

  去年以来,临洮县积极探索依托供销运营服务网络体系,发挥村级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作用,采取多种合作模式,按照农户订单需求,村级供销合作社汇总(村两委)统一下单购买、由农资配送企业直供配送,减去农资中间流通环节,减少购买农资运输成本,有效打通了农资配送“最后一公里”。

  2月12日早上,新添镇孙家村党总支书记兼联合社理事长孙维江在本村的“钉钉”组织化农业生产服务平台群中发送了一条农资采购信息,信息一发出,“钉钉”群马上就开启了“群聊”模式。

  孙维江介绍说:“老百姓相当积极,直接在钉钉上有咨询的,我们详细做了一个解答,有些老百姓已经购买了,有些老百姓还在想需用些啥,想好了一起下单。”

  农资直供,坐在家里就能轻松下单,避免了群众聚集,实现了疫情防控和春耕备耕“两手抓”“两手硬”。除此之外,该平台还设有农技服务、农业大讲堂、专家在线等板块,帮助老百姓解决增产增收方面的“疑难杂症”。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临洮县以“三位一体”改革为契机,依托组织化农业生产平台,轻松实现了农资直供、农业技术在线学习、专家在线问诊、金融贷款等服务,为眼下的春耕生产架起了一座隐形的“防护罩”、“立交桥”。

  截至目前,该平台已累计为全县19810户农户配送农资3924.99吨,有力有序保障了春耕生产工作。

编辑:李兆洲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