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林海党旗艳

时间:2020年04月19日 18:48 来源: 通讯员 田磊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观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的甘肃白龙江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植物王国”和“东方的伊甸园”,是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重点实施区域,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和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绿色屏障,更是甘肃这样一个深处内陆、干旱少林省份不可多得的绿色宝库。为保护大熊猫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森林生态系统,甘肃白龙江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围绕“抓党建、聚人心、促发展”这一目标,在高原林海用担当和执着谱写林业人的新风采。

  

  

  

——甘肃白龙江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抓党建促发展纪实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 田磊

  

提质增效的党建标准化

  

  耳目一新的党建宣传栏,匠心独具的文化墙,氛围浓郁的党员活动室,公开透明的党务公开栏,位置鲜明的党员监督岗示范岗……走进甘肃白龙江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党建新风扑面而来。2019年3月14日,因国有林场改革,由原“甘肃省阿夏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更名为“甘肃白龙江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并正式挂牌成立。自成立以来,保护区管理局用党建标准化引领生态环境保护,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转化为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的新引擎。

  

  

  保护区内森林植被茂密,村寨多、社情复杂,村民烧灰积肥、烧荒催青等野外随意用火的旧俗陋习难以彻底改变,火源管控难度大,防火形势不容乐观。针对此,局党委通过开展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进一步明确抓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路径和方法。坚持在党建和业务工作融合上下功夫,处理好工作标准与特点特色的关系,全力提升党支部建设制度化、科学化水平。

  

  

  落地才能生根,根深才能叶茂。党建标准化把抽象的党建工作规定转化为简明具体的“使用说明”,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此,该局党委认真贯彻“1+2+6”工作法,突出政治建设这一主线,抓住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和信息化两个着力点,通过支部建设、制度建设、责任落实、量化指标、工作流程、文件落实6项具体措施,确保基层党建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助推自然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让全局203.30万亩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地处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局核心位置的阿夏保护站全面落实党建标准化,实现党建工作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深度融合。去年开展了“绿盾2019”“绿卫2019”“森林督查”等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全体职工学习各项监测专业技能,发挥艰苦奋斗的阿夏精神,带头上山开展巡护监测工作,爬雪山,入深林,完成50条大熊猫固定样线监测工作,安装了40台红外相机,全年监测拍摄到包括羚牛、黑熊、血雉、红腹锦鸡在内的野生动物20多种,上报了有效视频300段、野生动物照片974张。

  为持续推动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阿夏保护站党总支积极主动加强与当地政府的联系、沟通、交流,建立多项合作机制,在各项工作中,形成了生态保护齐抓共管的体系,30年来保持着辖区内森林火灾零烟点记录。

  “面子规范达标,里子殷实丰厚”,这样才能真正把党建落到实处。为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阿夏保护站党总支还建立了女子督查队,走村串户,积极向村民宣传保护区政策法规,巡山查林,勇挑重担,敢于负责、冲锋陷阵、不辱使命,已成为林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女子督查队

  

  

传承长征精神再造绿水青山

  

  时光荏苒,战火硝烟虽已远去,但在甘肃白龙江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达拉保护站长征精神却依然熠熠生辉。达拉因俄界会议而载入史册,2019年5月,原达拉林场更名为达拉保护站。

  更名以来,达拉保护站把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作为全面规范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途径。通过对标《甘肃省事业单位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手册》,规范“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程序,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富有自身特色的工作法,将自然保护监测、森林防灭火、禁种铲毒、环境整治等中心工作纳入党总支议事日程,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开展,达拉保护站着力帮助职工解决难题,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行动。根据工作实际,制定了《达拉保护站工作手册》,总结了达拉保护站多年来工作经验,进一步规范了工作流程。

  

  

  传承长征精神,才能打造最强战斗集体。达拉保护站党总支在一线组建以党员为骨干的护林防灭火突击队,坚守在各个管护所,带头穿梭在崇山峻岭中,积极开展森林防灭火宣传、禁毒宣传和火灾隐患排查、禁种铲毒踏查,实现了全年无森林火灾,毒品原植物零种植、零产量的目标,有效保护了辖区森林资源。自保护站成立以来,完成植被恢复660亩,义务植树12000株,封山育林1108.2亩,林业有害生物防治6000亩,天保工程顺利通过上级核查验收。

  

给群众宣传保护区政策法规

  

  毒品一日不除,禁毒斗争就一日不能松懈。禁毒铲种是甘肃白龙江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洛大保护站主要工作也是难度最大的工作。洛大保护站紧紧依靠上级的大力支持和全站党员干部职工,发扬长征精神、坚定消灭禁毒的斗争意志,号召全站党员积极投身禁毒工作,把示范带动和先锋引领化为常态,进一步巩固禁种铲毒成果,推进禁毒工作向前发展。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将毒品非法种植消灭在萌芽状态,创建了三级“无毒林场”。

  甘肃白龙江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旺藏保护站在抓好森林防灭火、禁种铲毒、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修复和基础建设等工作的前提下,更是改变观念,依托发展种植优势,因地制宜,在闲置土地上做文章,积极发展以樱桃为特色的种植业,努力增加职工收入。该站党总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保护站址西边闲置的6亩土地种植上330棵樱桃树发展产业,努力打造旺藏保护站精品樱桃园。全体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抓好樱桃园的看守、修枝、除草、施肥、浇水等管理,做好采摘和销售。同时,还把保护站东边5亩蔬菜园,打造成旺藏保护站蔬菜示范园。党员带头抓好蔬菜示范园的除草、施肥、浇水等管理,做好收菜和销售。今年蔬菜示范园全部种植西瓜,通过助职工增收,让职工更安心地守护绿水青山。

  

  

构筑生态文明建设坚强堡垒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从一名普通的护林工人,成长为一名自然保护区的站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现任甘肃白龙江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达拉保护站站长王保华是典型的“林二代”。自参加工作以来把青春和热血尽情抛洒到这片原本陌生而现在却朝夕相守、魂牵梦萦的高原林海之中,也把心放在了这片崇山峻岭之间。在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发展矛盾突显的时候,他总是不顾个人安危,不顾亲人和同事的劝阻,义无反顾第一个站出来,甚至因此遭到围攻村民的人身攻击,多次受伤。“护好林,干好本职工作,对得起自己的饭碗是做人、做事的底线,也是干好工作的不竭力量源泉。”王保华说。

  甘肃省五一劳模候选人王龙,着力于转变当地老乡陈旧思想,缓和了护林员与老乡的关系,打开了森林资源管护的被动局面。对待违法违规行为态度强硬,丝毫不给盗伐盗运木材的违法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即使遭到人身攻击他也总是以大局为重,寻求最佳解决途径,将事件有效化解。今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王龙第一时间组织在岗职工全面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实行全天24小时轮班制,每天亲自挂帅坚持在防控卡点带班执勤,坚决做到“不漏一车”“不漏一人”。在疫情防控工作开展的同时还将护林防火宣传有效的结合,切实做到“双防”工作全面落实到位,有序进行。“我们要把这片绿水青山留给我们的后人,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王龙说。

  护林防火办公室主任郭明昌,被职工称为迭部林区的“小猎豹”,身为一名党员,他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哪里有火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在扑救“3.02”森林火灾的过程中,他不慎踩到朽木滑落山下摔断了肋骨,但这也并没有打击他冲在救灾第一线的积极性,而多次的扑救经历也为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迭部县“7.29”山洪灾害中,他不计个人安危,义勇当先,抢救受灾人员及财产。他的精神也深深感染了救灾现场的各级领导和干部群众。

  

奋战在一线的抢险救灾队伍

  

奋战在一线的抢险救灾队伍

  

  曾经担任旺藏保护站护林防火专干豆秋艳,被同志们誉为林场里的“活字典”“活地图”,为让每年的天然林保护工程核查工作顺利通过,她全身心投入,认真审核和校对辖区每一个林班小号、管护面积、管护合同,仔细检查每一本巡山记录,不能漏过一个差错。面对着枯燥、繁琐的护林防火内业管理工作,她把女性所特有的吃苦耐劳、细致入微的优良品质深深植根在林区工作中。十几年来,加班加点对她来说也习以为常,一句简单的“习惯了”折射出她洒下的汗水,见证了一名绿色守卫者的奋斗心路。

  在平凡中追求卓越,在平静中满怀激情,在平常中创造价值。一个个党员发挥着先锋引领作用,将青春奉献在这里,长征精神将由他们一代一代传承,绿水青山将由他们一代一代守护,让鲜红的党旗始终高高飘扬在高原林海上。

编辑:李兆洲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