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起“脱贫志” 送上“致富经”

时间:2020年06月04日 18:47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通讯员 赵鹏 李自立 李尕妹 雒虹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区域经济

  

——岷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为励志脱贫“加油站”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 赵鹏 李自立 李尕妹 雒虹

  “我光荣脱贫一是靠党的好政策,在产业扶贫的帮扶下,安排公益性岗位、家庭收入有了稳定保障,二是靠自己双手勤劳奋斗,努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加工,收入持续增加!我希望咱村的父老乡亲都能够撸起袖子加油干,不辜负党的好政策,勤劳致富、自力更生、没有甩不掉的穷帽子。”岷县西寨镇关上村的刘老汉心情激动地登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讲台,讲述自己的致富秘诀和脱贫感悟。

  近年来,岷县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创新开展文明实践各项活动,助力脱贫攻坚新模式。创建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8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79个,用活用好政策理论、文化文艺、法律法规、农村技术、科技科普、道德模范、乡土人才、脱贫示范等8支新时代实践活动志愿服务宣讲队。根据乡镇、村实际,搭建“县、乡、村”三级宣讲网络,对2020年预脱贫的55个深度贫困村实现脱贫攻坚政策理论宣讲全覆盖。结合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和实际需要,充分运用本地资源,通过课堂式集中讲习、互动式分散讲习、全媒体网上讲习,把文明实践场所搬到田间地头,把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广大群众听得懂的“乡音土话”,用接地气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群众喜欢听、听得懂、记得住、学得会,使宣讲活动“讲得实”、“听得懂”、“记得住”、“入得脑”、“用得上”。据了解,“激发内生动力合力脱贫攻坚”活动开展以来,全县18个乡镇集中、分散宣讲168场次,参与群众3.9万人次。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建成联系干群关系的桥梁、凝心聚力的阵地、脱贫攻坚的课堂。

  

  

  

  为了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办得有声有色,岷县组织文化、科技、卫健、司法等部门精心准备,印制宣传资料,组织单位业务骨干深入基层为农民群众提供服务。此项活动开展以来,各部门共计出动人员600多人次、免费送书15000多册、宣传单8万多张。县农业农村局编印的《岷县农业实用技术》等宣传资料,解决了农民群众养殖技术上的难题;卫健部门选派临床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组成医疗小分队,现场为群众开展义诊活动,增强了群众的防病治病意识;司法局开展法律咨询、农民工维权、妇女权益保障等法制宣传,增强了广大群众的维权意识;县文联、县文旅局组织书画志愿者,为群众义写书画380多幅,为脱贫攻坚增添了文化氛围。

  

  

  

  

  连日来,“扶志扶智、决胜小康”文化助推脱贫攻坚文艺演出在岷县各乡镇先后展开。尤其是新编的《懒汉脱贫》《我不要彩礼》等节目,用本地方言把扶贫精神融入到节目中寓教于乐,令观众捧腹大笑,真正把精准扶贫等政策知识送到老百姓家门口,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县演艺公司自编自演的小品《懒汉脱贫》,用地道的方言,以幽默的对白方式,讲述了某村青年潘富,在党的各项惠民政策指引下,破除“等、靠、要”思想,依靠勤劳的双手发展种养殖业发家致富,光荣脱贫的故事,满满的正能量,不时博得群众雷鸣般的鼓掌声与喝彩。蒲麻镇虎龙口村贫困户李大嫂观看完节目后心有感触地说:“每个节目都教育我们要勤劳致富,不要再坐等政府的接济,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截至目前,精神扶贫文艺“小分队”在全县巡回演出累计20余场次,受众8千多人,巡回演出赢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

  岷县通过精神扶贫工作的开展,让农村文化生活更加充实,也让全县精心打造的农家书屋、“乡村舞台”真正成了群众的文化活动阵地和娱乐空间。精神扶贫,为广大群众播下了坚定致富脱贫信心的种子。

编辑:李兆洲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