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峪村:昔日贫困村 今朝文明村

时间:2020年07月10日 11:08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丁陆军 通讯员 靳忠亚 张利栋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观察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丁陆军 通讯员 靳忠亚 张利栋

  作为脱贫摘帽村之一的临洮县衙下集镇红峪村,是临洮县委组织部的帮扶联系村。近年来,该村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通过实施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大力发展以养殖为主的“牛”产业,为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增收铺平了道路。

  目前,全村减贫人口为64户287人,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23.96%下降至1.04%,脱贫人口实现了“零漏评、零错退”,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昔日乡村换新颜

  

  走进红峪村,放眼望去,郁郁葱葱的马头山下,是一处处整齐划一的大瓦房、小二层……这一切都传递着这个山区村的变化。

  原来的红峪村通村主道路没硬化、社道砂化覆盖率低、网络信号差、产业发展滞后、经济发展落后。

  近年来,临洮县委组织部驻红峪村驻村帮扶工作队按照衙下集镇党委安排部署,通过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红峪村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年帮扶单位又为联系村衔接争取6公里的道路硬化,为帮扶村解决出行难的问题。同时,红峪村以庭院美、厨厕美、身心美为目标,以党员干部为主体,经常组织公益岗人员开展“三清一改”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在全村党员干部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群众自发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中来。并结合“巾帼家美积分超市”的运行,实行积分制考核,结合每月主题党日发放积分物品,引导群众不断提高爱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清理陈年垃圾、清理河滩沟渠、清理禽畜粪污、改变厨厕卫生,村容村貌更加整洁,昔日又脏又乱的村子变成了如今又绿又美的幸福村。

  

产业发展鼓腰包

  

  产业兴则乡村兴。近年来,红峪村驻村帮扶队紧紧围绕临洮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入落实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立足山区实际,鼓励群众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牛产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在发展牛产业中,红峪驻村帮扶工作队坚持把养牛作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的重点产业全力推进,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对接,争取牛产业发展资金,创新发展模式,指导合作社与农户签订秸秆收购合同、育肥牛收购协议,帮助群众解决销售后顾之忧,形成了合作社和贫困户双赢的利益联结机制。

  坚持科学养殖,充分发挥县镇畜牧技术人员和“田秀才”“土专家”作用,组织他们深入农户开展技术指导,提高养殖户肉牛养殖能力,培养贫困户致富本领。目前,全村的牛养殖户占比已达到80%以上,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0余户。

  

倡导文明新风尚

  

  晚饭后,行走在红峪村干净整洁的马路上,广场上跳舞的大妈面带笑容,孩子们欢乐地荡着秋千,漂亮的大瓦房整齐排列……村民们都说,他们现在的生活过去想都不敢想。

  近年来,红峪村驻村帮扶工作队把乡风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结合各项工作的开展,积极配合村两委入户走访,及时为群众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利用微信群、钉钉软件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文明新风尚,激励群众敬老爱幼、重义守信、自立自强、勤俭持家,不断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群众追求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组建成立了农村红白理事会,制定理事会章程、红白事办理流程和标准,抵制大操大办,节约成本开支,村里俭朴文明的时尚新风蔚然兴起。

  从“贫困村”到“文明村”,红峪村的嬗变带来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带来了和谐稳定、民主富强的美丽乡村。未来,这个文明村也必将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编辑:李兆洲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