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岭乡村美丽嬗变

时间:2020年07月17日 10:41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吕霞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观察

  

【2020基层行·走进兰州系列报道之四】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吕霞

  小桥、流水、人家,大棚、果树、林海……在这里,你可以体验采摘的乐趣,不施农药的草莓、圣女果酸甜可口;可以品到天然的泉水,清澈润喉;可以呼吸清新的空气,远离尘土雾霾;可以品到纯正的小吃,美味可口;可以领略“红色文化”,重温革命先辈的光荣历程……近日,记者深入兰州市七里河区魏岭乡,探寻这座乡镇的美丽变革。

  一片郁郁葱葱的果树边,大棚里熟透了的果蔬色泽诱人,记者来到魏岭乡兰州和嘉农生态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番景象。该社理事长康明堂告诉记者,他们在这里扎根已有14年,种植了大片的经济林,旨在恢复这里的生态。合作社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28人,已全部脱贫。

  在白家岘村七道沟,小桥、流水、人家映入记者眼帘。白家岘村党支部书记张本奎告诉记者,七道沟有一处天然的泉眼,取名为蝴蝶泉,村上在此基础上修建了亭台楼阁。如今的七道沟平均温度24度,集旅游、观光、养生为一体,成了一座如在画中的美丽乡村。村民黄生库正在筹划开办农家乐,他告诉记者,村子离兰州不远,周末很多人会来此度假、乘凉,呼吸新鲜的空气。他准备腾出两间房,让来这里的人们可以在夜晚体验乡村的清新、凉爽与寂静。

  汽车驶入沈家岭村,沿途大片的百合开出鲜艳的花朵,一派繁盛景象。沈家岭村主要以百合、蔬菜种植、土鸡养殖销售及餐饮服务为主。该村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俊霞告诉记者,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1月,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鼓励贫困户参与合作社经营,调动农户增收致富的积极性。如今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快速推进和沈家岭红色教育基地的蒸蒸日上,合作社通过与贫困户签订协议,已带动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16户,户均增收3000元,有效解决了沈家岭村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实现了利益共赢。

  魏岭乡党委副书记张恩辉告诉记者,近年来,魏岭乡以“现代山地农业”为核心,依托小山口村日光温室特色采摘种植、白家岘七道沟蝴蝶泉美丽乡村、狗牙山兰州老家、海德堡庄园等项目,大力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和特色文化农业,构建了具有魏岭特色的绿色产业链。

  在魏岭乡,“红岭”被叫得响当当。张恩辉向记者介绍说,今年以来,魏岭乡将独有的红色、文化、绿色资源与“互联网+”有机结合,积极构建了红色基因链、多彩文化链、绿色产业链三个“线下”党建工作链条,形成了“红岭E链”党建品牌。通过走访离退休老党员、老革命家,听他们讲述战时的惊险和艰辛,学习其顽强拼搏的精神,激励后辈奋勇前行;每个支部、每位党员切实协调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纠心事,带动产业发展助农致富;在沈家岭红色教育基地设置现场教学点,组织学员听红色故事,学红色事迹,引导党员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城乡快速融合发展的基础上,魏岭乡大力挖掘乡村农耕文化,通过多种方式、不同途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塑造魏岭乡乡村旅游品牌形象,增加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同时以红色基因链带动旅游发展,助推了乡村振兴和小康建设。”张恩辉告诉记者。

编辑:李兆洲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