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变”宝记

时间:2020年07月30日 17:12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通讯员 祁秋谨 宗瑛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观察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 祁秋谨 宗瑛

  近日,笔者在纸坊沟生活垃圾转运站看到,一辆辆垃圾车不停的往这里运送垃圾。“机器是全自动的,操作很方便,一按开关就可以,跟洗衣机差不多。”56岁的马金成告诉笔者,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把这些垃圾进行压缩、整理、装车。

  

  

  为切实提高平凉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崆峒区环卫处采用白天和夜间相结合的作业方式,对城区不同服务对象采取相应的方式进行垃圾收运处理,需要压缩的垃圾分别转运至中心城区四个中转站进行压缩,后统一运转至平凉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焚烧处理。

  

  

  在平凉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透过全封闭的玻璃窗可以看到,在城市垃圾处理车间内,一车车城市生活垃圾通过全封闭通道进入处理中心后,经过破碎、菌化后,进行焚烧,整个过程无污染、无任何异味散发出来。

  

  

  “垃圾进入垃圾坑之后,我们先把垃圾抓到坑里进行破碎,破碎之后的垃圾,需要打堆2到3天的时间,等垃圾菌化好以后进行焚烧,焚烧时产生的热能还可替代水泥生产的部分燃料,残渣可以用作水泥配料,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变废为宝。”平凉海创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刘东东告诉笔者。

  

  

  据了解,区环卫处每天投入垃圾收运车30辆,收集处理中心城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物业小区、居民生活垃圾等约290吨左右,节假日等高峰期达到350吨左右,目前采用焚烧和卫生填埋两种方式对垃圾进行处理,在海螺水泥厂检修期间均采用卫生填埋的方式处理。

  

  

编辑:李兆洲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