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学海的变化

时间:2020年09月09日 10:40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通讯员 陈勇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产业/行业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 陈勇

  

  认识鲁学海还是2017年刚到甘南扶贫的时候。

  鲁学海家在甘南州临潭县王旗镇上沟门村的半山坡上,道路崎岖难行,周围居住着三户人家,都是低矮的土木结构的平房。鲁学海家6口人,父亲去世的早,家里缺少劳力,全靠种庄稼维持生计,没有任何其他收入,加上他和弟弟要上学,日子过得很艰难。初中毕业后,鲁学海被迫离开家乡,去外面闯荡谋生。

  那时的鲁学海只有18岁,跟着村里的年轻人到处游荡,想找一份工作,却没有一个适合的。重体力的活怕太累,轻松的又嫌工资低,只有和同伴们在饭馆里打工,起码有地方住,还可以吃上家里从来没有吃过的饭菜。

  有一年春节回家,鲁学海身穿风衣,意气风发,烫染的金黄色发型,显得格外时尚。然而,就是因为这身打扮,全村人炸了锅似的议论纷纷。

  节还没有过完,鲁学海就跟着舅舅去了卓尼的建筑工地,这一去就是三年。在建筑工地上,鲁学海一边打工,一边学习技术,他想到年迈的爷爷奶奶,想到庄稼地里只身劳作的母亲,想到还在上学的弟弟,有时候一个人在工棚里流着眼泪。他发誓要改变现在的困境,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

  2017年秋季,鲁学海接到家里电话,家人告诉他村里来了帮扶队,让他回去一趟。他向舅舅打了声招呼,第二天便起身回家了。

  驻村帮扶工作队的王晓平队长此前已了解到他的情况,决心要让他们家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王晓平心里有一个想法,就是必须要和鲁学海面谈。

  交谈中,王晓平说了他为鲁学海设定的帮扶计划,考虑到鲁学海在外务工期间学到了一定的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建议他成立一个劳务公司,带领全村的贫困劳动力到省公交建集团的建设工地务工。

  铆着一股子劲想干一番事业的鲁学海终于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他购买了一台二手装载机,带着村里30多人,进驻到了省公交建集团在临潭的项目工地。他老婆在工地上做饭,弟弟毕业后也跟着他帮忙。鲁学海白天带领工友们不畏严寒酷暑拼命干活,晚上学习理论知识和技术规范。他勤学好问,吃苦耐劳,带的劳务队在项目部月度和季度考评中,无论安全奖还是进度奖,都有上台领奖的机会。

  政府也为鲁学海母亲提供了生态护林员的公益性岗位,每年8000元工资;产业扶持入股分红每年还可以收入1700元;帮扶单位除了对在项目上务工的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外,每年还为包括鲁学海家在内的全村农户赠送价值1260元的春耕物资;帮扶队扶持鲁学海家发展“五小产业”,给他家捐赠了30只鸡苗,100斤饲料;同时,鲁学海家还享受帮扶单位帮扶的合作社每年1000元的分红。

  一晃三年过去了,鲁学海和他的劳务队在业内小有名气,他本人的事迹也成为佳话在乡亲们中流传。

  如今,鲁学海被同伴们称作“鲁老板”,但他从来没有因为挣了些钱而自傲,而是更加低调做人,与人为善。每次回乡,都会为村里的孤寡老人买一些衣物和食物。有一次,一个独居老人生了大病,他得知情况后,开着车拉着老人到县里的医院,自己掏钱垫付了医药费,守护在老人身边直到出院。

  现在,通往鲁学海家的道路变成了水泥路,路边还有一排明亮的路灯,自来水也接到了院子里,一排整齐的修缮一新的房屋里,孩子们在嬉戏,老人们盘坐在炕头悠闲地喝着罐罐茶,享受着安逸又幸福的生活。

编辑:于娟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