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河村的贫困户笑了

时间:2020年09月15日 09:55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薛巍敏 刘华东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观察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由一个脱贫村的变迁看镇原脱贫攻坚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薛巍敏 刘华东

  贫困户慕永德脸上有了笑容,笑容是发自内心的,来自对生活的信心。给予他信心的,是帮扶干部锲而不舍的努力。

  8月29日,记者在镇原县洪河村见到了正在大棚里忙碌的慕永德,他的袖子和裤腿上沾满了泥土。

  慕永德说:“现在大棚种植的甜瓜收入比原来的玉米好多了,刨去成本一个棚能收入4000多元,6个大棚今年收入接近3万元。”

  记者从洪河村党支部书记慕诚口里了解到,今年38岁的慕永德由于受到家庭变故的打击,曾一度萎靡不振。慕永德原本和妻子一起在大连打工,2017年妻子查出患有心脏病,随后两年,父亲和妻子接连离世,留下一个儿子和他相依为命。这让他对生活几乎失去信心,“家里只种了三亩玉米,根本没有什么收入,生活极度贫困。”

  驻村干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三番五次上门给慕永德做工作,帮着想办法,引导他走出困境。最终驻村干部提出把原来的土地改建成大棚种植瓜菜,并帮助慕永德申请了扶贫专项资金,减轻他修建大棚的经济压力。

  从失望到希望,从失落到振作。现在,慕永德家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儿子马上升初中。“种6个大棚收入稳定,大部分活我一个人就能完成。甜瓜也不愁销路,不但有专人收购,也能拿着去隔壁村的临街售卖。”言语间,慕永德对以后的生活充满信心。

  洪河村地处镇原县洪河川区,洪河穿村而过。由于交通不便,水利设施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足,曾经这里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居住条件差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村民收入来源主要为务工、简单的种养业,增收渠道单一。2013年底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1户326人,贫困发生率达到31%。

  伴随脱贫攻坚战的全面打响,这里的面貌也随之发生了彻底的改变。2019年,洪河村贫困发生率降低到0.76%,全村整体脱贫,实现了历史性转变。

  村民慕明军笑了,他彻底告别了居住几十年的窑洞。回忆五年前的生活,慕明军说:“一家人挤在几口破旧的窑洞里,经济来源全凭他一人在外打工,微薄的收入难以满足一家人的生活需求。”

  2015年,慕明军为照顾两个孩子,决定回村找致富门路。就在这时,县上的扶贫政策让他看到了希望,借助扶贫贷款,他一口气承包了几十亩土地种瓜菜,还拿出一部分钱买回了牛。不到两年时间,慕明军搬进了新房,产业也发展起来了,稳稳当当地摘下了“穷帽”。

  慕明军告诉记者:“17头牛,4个大棚,瓜、菜、牛一年下来赚了6万元,和贫困是彻底告别了。”

  “利用自然条件,洪河村目前共修建钢架大棚134座,种植露地瓜菜320亩、核桃1200亩、杂果园180.6亩,有效带动了传统种植产业升级,实现了农户增收目的。”村党支部书记慕诚介绍,当地充分利用地理特点和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瓜菜、核桃、药材种植产业,坚持“社企联手、龙头带动、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服务宗旨,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实现了村社群三方共赢。

  种养凭技术,销售看市场,慕明军有着自己的一本“脱贫经”。因为家中劳动力有限,慕明军确定了瓜、菜、牛的经营结构,大棚种植西瓜和甜瓜,其余土地主种玉米作为养殖饲料,养牛从小买进到增肥阶段卖出。“养牛育肥阶段很费饲料,所以一般到了增肥阶段就会卖出,价格和销量都会更有优势。”慕明军说。

  慕明军用他的“科学”和“土办法”致富,成了村里的脱贫致富创业先锋,被镇上聘任为宣讲团成员。

  “土专家”慕明军现在一有时间就随镇上的宣讲团到各个村传授自己的养殖经验。“群众乐意听,也愿意学,经传帮带周围的养牛户逐渐多了起来。”

  村民朱海华高兴地说:“以前我在外打工,家里就是种粮,不敢发展养殖产业,担心自己没经验养不好亏本。后来村干部找到我,主动和我谈心,邀请我去亲眼看看别家大户的养殖成果,还专门帮我报了培训班。”有了村组织的鼓励,合作社的帮助,朱海华现在也成了养殖大户。

  除了养牛,洪河村近年来还大力发展“短平快”的肉兔饲养产业,通过由山东籍青年朱纪军建办的绿生源公司,配套建成肉兔种兔繁育基地,并引进纯种伊拉肉兔3000只,年繁育种兔3万只,年出栏商品肉兔30万只,引领全县肉兔产业发展。

  “洪河村海拔和气候条件都十分适宜肉兔生长,同时当地饲草料充足,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肉兔品质,深受四川、重庆等地消费者欢迎。”绿生源公司肉兔养殖厂厂长连林录告诉记者,现在合作社带动全镇建办肉兔合作社16个,养殖大户100多户,并带动全县肉兔合作社100多家,起到了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

  为了真正让贫困户掌握产业发展技能与脱贫致富技巧,切实增强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与可持续发展后劲,洪河村加大贫困户技能培训力度,聘请专家开展了设施瓜菜栽培、中药材种植、肉牛(羊)标准化养殖等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培训和种养殖以及动物防疫培训。同时,巩固劳务输出,共输转劳务208人,年劳务收入630万元以上。

  平泉镇帮扶干部耿智渊说:“用精神扶贫引领精准扶贫,坚持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贫要扶德的原则,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洪河村就是脱贫攻坚最典型的实践者。”

  村子富裕了,村容靓丽了,风气就正了。如今的洪河村,乡间道路宽敞,小广场整洁干净,各家各户门前的分类垃圾箱整齐划一,村口的“文明村规”牌在阳光下格外耀眼……

编辑:李兆洲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