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小香菇成就大产业

时间:2020年10月20日 15:36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李双胜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区域经济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李双胜

  

  

  清水县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园是清水县紧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破解产业发展难题而创建的,由县农发公司负责建设,集菌种研发、生产、加工、销售、技能培训等为一体。经过两年的积极探索,成功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园区示范、基地推广、农户参与”的产业扶贫新路子。

  

建设示范园区发挥聚集效应

  

  清水县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园于2019年1月启动建设,实现了当年动工建设,当年投产见效。

  “当初设定的总体目标是:做大做特做优食用菌产业,力争实现‘年生产各类菌棒500万棒,带动100个村发展食用菌种植1000亩,年产值过亿元’。”清水农业发展公司负责人张伟介绍说。

  

  

  建设过程中,县农发公司发挥国有公司补链强链职能,着力破解农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产业规模小、链条不完整、精深加工少、市场销售难等短板弱项,整合贫困农户六大产业入股资金、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资金6000万元,分两期高标准建成年产500万棒的菌棒加工车间和15000平方米的养菌温室及综合实验室,解决了食用菌种植菌棒供应难题;建成60座温室和12座简易大棚,配套物联网、水电暖等设施,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建成冷库和食用菌加工车间,解决了鲜菇存储难、附加值低的问题。去年还注册了“活力菇”商标,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提升了清水食用菌的知名度,使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园真正成为一二三产融合、产供销一体的综合示范园区。

  

借助政策提升园区综合实力

  

  清水县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园建设过程中,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政策,积极争取对口帮扶单位--天津市河北区的支援。

  

  

  天津市河北区采取资金帮扶、技术支持、产业合作、销售对接等手段,弥补了示范园在资金、技术、管理、销售等方面的短板。两年来,河北区分两批投入资金2331.64万元,缓解了建设资金压力。清水县人民政府与天津市农科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院地合作关系,在食用菌菌种研发、种植技术方面进行协助,并选派专家指导,有效解决了技术难题,提高了科技含量和食用菌产量。与此同时,清水县借助消费扶贫等机遇,将香菇等食用菌产品作为消费扶贫的主要产品,打入天津市场,拓展了销售渠道,解决了产品销售难题。

  

完善运行机制增强发展后劲

  

  清水县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园建成投产之后,突出利益联结机制、带贫机制、运行管理机制建设,走“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联合发展路子,引导有意愿、有能力的25名贫困农户到园区就业。

  “我在这里每月有2000元收入,还能就近照看孩子上学,照看患病的婆婆。”来自白沙镇太石新村的王冬梅是一户建档立卡户,她于2019年9月来到示范园区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现在在家门口当上了产业工人,成为了种植食用菊的技术人员。

  示范园区全面投产运行后,探索“土地流转挣租金、入股分红挣股金、园区务工挣佣金、稳定就业挣薪金、从事生产挣现金、产品销售挣资金”六种带贫机制,把基地拓展到村上,把生产交给合作社,在山门镇高桥、史沟等3个贫困村建起了香菇种植基地。基地由园区负责提供菌棒、提供技术、负责收购和销售,解除了农户的后顾之忧,吸纳了8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就业。种植香菇的农民自发组建起了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推动了食用菌产业的组织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今年实现产值1200万元,小小食用菌成为了清水县贫困农户脱贫增收的大产业。

  

健全带贫机制促进村户增收

  

  清水县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园于2019年后半年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之后,县农业发展公司为了深度贫困村和贫困农户稳定脱贫,决定对脱贫难度较大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再带贫。

  县农发公司将已经建成的60座食用菌种植大棚,根据山门镇腰套村、高桥村、秦亭镇董河村、白驼镇梨湾村4个深度贫困村的实际情况,划分为4个带贫种植区域,由县农发公司负责经营,每年给4个深度贫困村每村分配收益1万元,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无劳动力、脱贫难度较大的建档立卡贫困户101户,每户分配收益3000元;依托食用菌二期项目,通过项目收益带贫的方式,带动2019年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70户2572名,每人每年带贫增收500元,连续带动3年。

  

  

  “我们建设扶贫产业园的目的,就是为了带动全县产业发展,带动更多困难群众增收脱贫。”清水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伟说,“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实现全县整体脱贫做出应有的贡献。”

编辑:李兆洲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