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甘携手 “授渔”民企——庄浪县组织民企代表赴天津学习纪实

时间:2020年10月20日 15:46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段睿珺 通讯员 李顺民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观察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段睿珺 通讯员 李顺民

  深秋九月,西北内陆的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20多家民营企业人士代表,组成庄浪县民营企业考察团队,一路北上,奔赴地处华北的天津市河西区,来到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访企业,听讲座,取真经,谋创新。民营企业人士纷纷感叹,天津之行是学习之行,好像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看到了更广阔的前景,一定要用学到的真经指导企业突破瓶颈、创新发展。

  

成长中遇烦恼

  

  庄浪县的民营经济以农业产业化为主。经过改革开放之后的快速发展,庄浪县民营经济壮大到制造业、物流业、科技业、仓储业、文体业、信息业等领域。据了解,庄浪县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1.56万户,占市场主体的98.8%,上缴税收1.6亿元,完成民间投资11.76亿元,民营企业出口达2053万元,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庄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发展进步的。庄浪县民营企业发展也不可能绕开困难一路前进,成长中总会有烦恼,成长中总会遇到瓶颈,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庄浪县地处内陆,受立地环境和对外交通条件局限,相对闭塞,对外输转不够通畅,民营经济受区位因素和人文观念影响,成长中出现了一些烦恼。

  发展视野不够开阔。参与苹果、洋芋、畜牧等产业开发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在县内农产品原料不能满足生产需求时,不能够充分拓宽发展视野,及时延伸向县外采购农产品原料的触角。

  企业抱团发展的意识淡薄。由于全县成立的民间商会较少,民营企业没有相互交流的载体。所以,平时来往互动较少,相互不甚了解,不敢合作,关键时候也不能拆借资金救急渡难关,不能做到抱团发展。

  大多数企业还是家族式管理模式。改革开放之后,一些能人与亲朋好友创办了私营企业,如今这些私营企业发展壮大为民营企业,但管理上还延续了家族式管理,还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定程度上掣肘了企业发展。

  

走出去开眼界

  

  怎样化解庄浪县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烦恼?2016年,地处内陆的庄浪县与华北地区的天津市河西区结为扶贫协作伙伴。天津市是国务院2006年批复确定的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2019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天士力等6家天津市企业上榜。

  向扶贫伙伴学习取经。庄浪县与天津市河西区两地一拍即合。天津市河西区视庄浪县为至亲,区委统战部按照庄浪县民营企业学习需求筛选确定了接受考察的企业。庄浪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民营企业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加强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意见》,由县委统战部门牵头,县工商联组织全县20多家民营企业代表前往天津市,悉心倾听天津市河西区委党校教授讲解宏观经济形势和现代企业制度,拜访天津市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中心、天津市博迈科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智能车间,感受渤海湾地区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大好势头。

  “天津麻花能做成全国知名品牌,我们庄浪粉条也一定能做得更大!”在天津市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文化馆,庄浪县鑫喜淀粉加工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邵居寿聆听讲解员讲解天津麻花文化,心里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在邵居寿看来,麻花属于休闲食品,而粉条接近于主食,市场需求量更大,因而做大做强的空间也更为宽广。

  走出去收获多多。天津之行是学习之行,民企人士开阔了眼界,产生了做强做大企业的想法。天津之行是交流之行,平时在家忙于办企业,不相往来,这次机会让他们从不认识到认识。庄浪县工商联常务副主席田彤说,天津之行也是一次友好之行。在天津学习期间,两地工商联达成友好工商联协议,希望在联系交往、信息交流、经贸合作、对口帮扶、会员服务等方面长期合作。

  

潜下心谋创新

  

  庄浪县宏达淀粉加工有限公司是甘肃省目前规模最大的淀粉加工企业之一。公司负责人朱建勋注重外出考察开眼界,善于借鉴先进的生产工艺,不断完善和壮大企业。在天津学习之前,他不仅参观了国内大型淀粉生产企业,还被选派到欧洲考察淀粉生产线工艺。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要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庄浪县制定了《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完善县级领导包抓民营企业机制,扶持建办城乡扶贫车间,表彰庄浪县优秀民营企业和优秀电商运营人员,不断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难题,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欧洲考察学习回来之后,朱建勋认识到淀粉生产产生的废水经过深度处理能够达标。在庄浪县大力支持下,他引进了淀粉生产废水处理工艺,使淀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达标并实现循环利用。这项工艺为庄浪县马铃薯淀粉行业废水处理探索了新途径,引领庄浪县淀粉行业迈向绿色环保之路。

  在天津考察学习当中,从天津市河西区委党校教授的授课中,朱建勋又吸收到了“吃干榨尽”的理念。意即:任何产业发展都要节约能源,力求达到全部利用的地步。他想到做薯渣再利用的文章。在内蒙古考察淀粉生产线的时候,他看到薯渣和玉米秸秆生产的发酵饲料可以用来饲养牛羊,薯渣还可以用来生产有机肥。目前,庄浪县宏达淀粉加工有限公司计划新建利用薯渣生产发酵饲料(或有机肥)生产线,正在进行前期调研和选址工作。

  得益于天津学习之行的“授渔”,庄浪县金土发建材、贡禾果醋、紫荆酒业、华丽家私、诚信绿化、宏达驾校等一大批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信心满满。

编辑:李兆洲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