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朱家坡“摘帽”记

时间:2020年10月29日 17:42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段睿珺 通讯员 张小兵 秦海燕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观察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段睿珺 通讯员 张小兵 秦海燕

  深秋的朱家坡村,连片的温室大棚里草莓绿意盎然。“这里种的是新品种‘奶油草莓’,到明年元月份就能上市,果子个大,口味香甜,一个大棚的草莓能卖五六万块呢!”草莓种植户朱兴明说。

  华亭市安口镇往西约16公里就是朱家坡村,全村有141户606人。2013年,全村硬化道路不足2公里,40%群众住在土坯房里,人均纯收入不到2600元。基础设施落后、农业产业薄弱、群众致富困难,民心涣散、脱贫信心不足、生活水平低下,一度是经济薄弱村。

  

  

  “2013年的时候,村里平均两户中就有一户贫困户,不少人都去外地了。朱家坡的每样工作都在安口镇的19个村垫着底。”村支书孔彦荣介绍说,“当时,村集体欠债6万元,零致富产业,说个啥事都没人理。”

  过去,一顶穷帽子压的朱家坡喘不过气。

  “形成特色致富产业,是引领群众凝心聚气、脱贫摘帽的关键。”2014年,孔彦荣当选为村支书后,给村子开出了“脱贫致富方”。

  方子开出后,村两委成员走访本村在外致富能人大户,请他们出主意、筹资金、带项目。

  

  

  2015年开始,村两委动员村民开始种植高原夏菜。到2016年,通过两年大户引领种植,村民尝到了产业的甜头,思路也转变了。

  “那是胡弄呢!种下的菜卖给谁呢?刚开始,村民也不理解。”孔彦荣说,“结果和种小麦、玉米的收入一对比,大家都信了。”

  2017年朱家坡开始发展设施蔬菜,在此基础上又开发出了采摘园,一传百、百传千的,不仅华亭城区的人来了,甚至附近陕西、宁夏的客人也来了。最近两年,朱家坡先后举办了“七夕”采摘节、网络直播带货、汉服走秀、民俗体验、篝火晚会等活动,个个活动都火得不得了!

  

  

  “每个活动,都会吸引周边众多游客慕名而来,不但能吃能玩,临走时还可以买些土特产带回家。”孔彦荣介绍,“村民也很开心,家家户户都摆个摊:酿皮子、小杂粮、土蜂蜜、土鸡蛋、大南瓜、小核桃等等,会啥做啥、有啥卖啥,个个都赚到了钱。”

  到现在,朱家坡共成立了农民养牛和绿色蔬菜种植两个专业合作社,建成果蔬大棚138座,修建养殖小区1处,现代化养牛大棚4座。

  

  

  “粮食作物上山、经济作物铺川、山上牛羊满圈、山下蔬菜满园”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今年底,合作社总资产达到600万元,通过折股量化的方式带动安口镇、神峪乡660户建档立卡户增收14.85万元,带动阳安等3个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12万元,社员户均增收3500元以上,探索出了抱团发展、合作共赢的产业发展新模式。

  群众钱包鼓起来了,村“两委”又大胆探索精神致富之路。这些年,朱家坡的文化品牌越来越响亮:乡村春晚、微电影拍摄、书香进万家、千人饺子宴、古装旗袍秀,个个火爆;随着“五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道德模范”评比活动的开展,“天价彩礼”得到抵制、封建迷信得以破除,孝老敬亲、文明婚葬、爱护环境等社会新风尚深入人心。

  “去年底,我们村集体经济积累达到50万元,一跃成为全镇的经济强村。”孔彦荣自豪地说,“村党支部还被评为全市抓党建促脱贫先进基层党组织。”

  过去,一顶“穷帽子”让朱家坡村人抬不起头;现在,遍村的致富产业让村民鼓起了“钱袋子”,摘掉了“穷帽子”。

  “朱家坡不一样啦!成了全市响当当的‘明星村’,村民说话的底气都足了。”说起现在的朱家坡村,大伙儿一片夸赞。

编辑:李兆洲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