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基本 补短板 兜底线——甘肃省推进教育扶贫工作综述

时间:2020年11月13日 10:56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吕霞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观察

  

【担使命 聚同心 促巨变】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吕霞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在全省脱贫攻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省教育系统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目标,与建设教育精准扶贫国家级示范区工作有机结合、统筹推进,教育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教育扶智扶志,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作用发挥显著。

  

冲刺清零任务圆满完成

  

  “目前,失学辍学这一长期困扰甘肃省教育脱贫攻坚的痛点难点问题已得到根本性解决。”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海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不失学,是教育扶贫的一项重要内容。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工作目标,省教育厅实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联控联保机制,采取“一对一、人盯人”的办法抓劝返,层层传导压力,逐级压实责任,全面排查工作盲点,逐个堵住工作“漏洞”。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劝返复学2568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10043人,控辍保学实现动态清零,无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失学辍学。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针对控辍保学难度大、农村办学条件差、师资队伍总体弱、教育质量相对低等突出短板问题,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夯基础、补短板。”王海燕介绍说,全省针对学生辍学时间、学习能力、年龄大小等实际情况精准分类,采取随班就读、单独编班、职普融合多形式多途径保学施教,专门编制辅助教材,探索形成了劝返复学和教育质量“双提升”的有效模式。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打牢了复学学生升学基础和就业能力。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甘肃省率先在全国出台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偏远乡村学校教师月补助超过1000元。近3年来,通过特岗、支教计划和银龄讲学等项目已补充乡村教师2.3万名,通过国培省培、教师能力提升等项目培训乡村教师42万人次,安排8所师范类院校对口16个深度贫困县开展“互联网+支教”,解决了薄弱地区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

  在全面完成好改薄项目和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的同时,全省立足部分群众居住分散、学生上学距离较远的实际,多渠道筹措资金21.28亿元,建设乡镇寄宿制学校633所、乡村小规模学校1396所,保障了每一名农村学生稳定就近入学。投入资金12.8亿元实施“温暖工程”“周转宿舍”等省列民生实事项目,解决了深度贫困县48万名师生采暖和6.6万名教师住宿问题。

  

义务教育有保障目标实现

  

  对教育来讲,完成义务教育有保障是基础。

  省教育厅副厅长时宁国介绍说,按照“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原则,省教育厅加快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加强“两类学校”建设,加大师资保障和学生资助保障力度,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有学上、上好学”。2014年至2018年,全省累计投入资金238.63亿元完成“全面改薄”规划任务。据教育部通报,甘肃省全面改薄项目进度并列全国第1位,全省各地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国家“20条底线”要求。

  2019年至今年,全省又投入资金65.65亿元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项目资金按在校生数120%-140%的比例持续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改善4148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2018年以来下达“三区三州”教育脱贫攻坚中央专项资金8亿元,主要用于改善“两州一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兼顾薄弱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提升。投入12.8亿元实施的“深度贫困县农村边远地区温暖工程”和“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解决了全省23个深度贫困县农村边远地区中小学采暖问题和农村中小学教师住宿问题,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稳定上学、就近入学问题全部解决。

  同时,着眼“下得去”完善补充机制,十八大以来,全省顺利完成8期农村特岗教师的招聘工作,通过“特岗计划”累计为贫困地区补充教师32558人,通过“三区”支教计划选派9390名优秀教师到“三区”学校支教。着眼“留得住”提高待遇保障,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人均月标准达到400元以上。全省累计下达乡村教师生补助中央和省级奖补资金15.86亿元,近16万乡村教师受益。

  “目前,全省已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学段资助体系,构筑起了阻止因学致贫、因学返贫的‘防火墙’。”时宁国告诉记者,十八大以来全省已累计发放各类免、奖、助资金及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资金279.86亿元,受益学生1238.06万人次;累计下达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资金275.47亿元,2277.4万人次学生受益;累计下达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107.41亿元,1471.6万人次学生受益。2013年起已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省全覆盖。

  

想方设法让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

  

  在打好基础的同时,甘肃省在“扶志、扶智”和“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中不断凸显教育作用。

  王海燕告诉记者,近几年,省教育厅在着力抓义务教育有保障的同时,努力探索通过发展教育带动脱贫的思路、办法,想方设法让人民群众通过接受良好教育,过上美好的生活。着眼发挥各级各类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提出实施涵盖学前到高等教育各学段的“九大精准工程”,努力为全国探索贫困地区教育扶贫、扶志、扶智一体联动的经验和模式。

  在学前教育方面,构建起了县乡村三级普及普惠体系,全省深度贫困县区有需求的行政村幼儿园实现全覆盖,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3%,保障了幼有所育,极大地解放了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在职业教育方面,构建起培养培训一人、脱贫致富一户的技能扶贫模式,每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和富余劳动力35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万多人次,2019年甘肃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彰;在高等教育方面,构建起了“一校一县”的对口帮扶机制,全省49所高校与深度贫困县建立了一对一帮扶关系,搭建农产品与高校食堂之间的直供直销平台,促进消费扶贫,高校扶贫形成品牌效应;在招生就业方面,构建起“一生一策”的倾斜支持机制,2017年以来专项录取考生6万余人,大幅提升了贫困家庭学生上大学的机会。

  “今年甘肃省高校毕业生14.56万人,增幅8.1%,面对疫情冲击和毕业人数增加等多重严峻就业压力,全省扎实推进‘百日冲刺’十大专项行动,实施支持灵活就业、扩大基层就业等31条措施,以‘互联网+就业’对冲疫情影响,以‘扶贫+就业’帮扶重点人群,2020届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80.5%,高出全省平均就业率5.5个百分点。”王海燕介绍说。

  全省还构建起了精准到人的“应助尽助”体系,完善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学段全过程全覆盖的资助体系,专门对4类贫困家庭非寄宿制学生按寄宿生50%的标准补助生活费,对甘肃籍贫困家庭在园幼儿每生每年免除2000元保教费,对部分偏远地区学校寄宿学生和走教教师发放交通补助,筑牢了阻止因学致贫、因学返贫的“防火墙”。

编辑:李兆洲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