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大高速:问道崆峒 路在脚下延伸

时间:2020年11月18日 11:47 来源: 扇俊杰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产业/行业

  交工验收——沥青路面渗水系数检测

  

  沥青混凝土中面层施工

  

  中央分隔带混凝土人工抹面收光

  

  工地就餐

  

  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机群作业

  

  沥青拌合楼

  

  □ 扇俊杰

  

头雁引领 组织建设导航指路

  

  平凉,一座因道教名山崆峒山而闻名的城市,自古为屏障三秦、控驭五原的重镇,位于陕甘宁交汇几何中心“金三角”,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史称“西出长安第一城”,是西北地区的公路枢纽。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里吸引了众多彪炳史册的著名人物,发生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人文初祖轩辕黄帝亲诣崆峒山,向广成子请教修身治国之道;周穆王“八骏日行三万里”与西王母相会后,在此始稼穑之事而肇启华夏农耕文明之曙光;秦皇汉武先后西巡,登山揽胜,寻道治国,文功武治成就一代帝国;秦王李世民泾州大捷,展雄才而凯旋;李白、杜甫情系崆峒,佳作传世;成吉思汗驻跸陇山而后问鼎中原。近代以来,晚清重臣、陕甘总督左宗棠抬棺西征、经略西北而名垂青史,左公修建的西兰大道及沿途栽种的“左公柳”至今泽被后人;革命战争时期,工农红军经过平凉大地,在六盘山顶,毛泽东遥望南国,发出了“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的天问,随后成立的陕甘宁抗日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的摇篮,红色基因薪火相传,长征精神血脉永续。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时隔千百年,穿过历史的沧桑巨变,与一众先贤、革命前辈在此相遇,伟人的“天问”已自问自答,我们接过前辈手中的历史接力棒,在接续奋斗中书写新的辉煌。

  2016年6月30日,南北纵贯连接陕、甘、宁三省区的银川至昆明国家高速公路(G85)彭阳至平凉至大桥村段开工建设。项目起于平凉市草峰镇潘城,顺接在建的银昆高速宁夏段,在平凉市四十里铺与福银(G70)、青兰(G22)国家高速公路共线段以枢纽立交相接;平凉四十里铺至华亭段为本项目与平绵(G8513)国家高速公路的共线段,并在华亭与平绵(G8513)国家高速公路华亭至天水段以枢纽立交相接;终点止于陕西省陇县火烧寨,与银昆高速陕西段顺接。项目路线全长95.815公里,其中甘肃建设里程90.896公里。

  彭大高速公路是银昆国家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路段,是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八纵八横”骨架公路的重要组成路段。该项目的建设,打通了甘肃、宁夏、陕西三省之间的快速车道,使路网功能和结构进一步得到完善,极大地改善了区域经济建设条件。对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建设,解决陇东地区高速公路“断头路”“瓶颈路”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对推进陕、甘、宁三省区之间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具有里程碑作用,同时对促进陇东地区经济发展,提升地区精准扶贫、实现地方人民脱贫致富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建设进入第四个年头,部分路段路基土建工程已接近尾声。2020年初,按照建设单位部署,路面施工如期开始,省内首家特级资质建筑企业甘肃路桥建设集团中标承建彭大路面项目。项目自组建进场以来,参建人员坚守筑路架桥、造福社会的“初心”,秉承精益求精、玉汝于成的“匠心”,内强管控、外树形象,跑出了甘肃省公路建设史上的“路桥速度”。

  项目怎么干,支部说了算。

  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飘在工地上。近年来,甘肃路桥牢牢抓住基层党建的“牛鼻子”,从“学建做”三方面着手创新基层党建,狠抓党员学习教育,实施基层党组织“五化”建设,引导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促使基层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让党建“头雁引领”效应落地生根。

  自年初进场以来,彭大路面项目党小组带头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复产,在完成上级组织的“3+2”“五色教育”等活动内容外,深入实施“党建+”工作,使党建引领贯穿于质量、进度、安全等各项实际工作中。

  项目人事任命、劳务队选用、材料招标、大额资金支付等“三重一大”事项,党小组发挥了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把党的领导融入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让党建成为助力施工生产的“红色引擎”,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党小组组长、项目经理王积达说,彭大路面项目把党建抓在第一线,引导党员立足岗位作贡献。一年来,在文明创建、艰难险重工作面前,特别是在上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党小组和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攻坚克难,认真组织职工、劳务人员“点对点”进场复工复产,保障了全体参建人员安全,赢得广泛赞誉。

  项目是公司各项工作的落脚点,彭大路面项目党小组不仅把服务中心任务的“面子”做得好、硬件配得足,更是将“里子”做得实、软件建得好,在充分发挥作用上下功夫。该项目有7名党员,各党员设岗定责,把党员中的“专家”“能人”组织起来成立先锋队、示范岗,支部充当指导施工生产的“指导员”,采取“党带群”“老带少”“强带弱”的结对帮扶模式,带领职工快马加鞭干项目。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与项目施工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实现了党建与中心任务同频共振、互促双赢。

  

两翼齐飞 守正创新固本强基

  

  作为一家有着60余年悠久历史的老牌施工企业,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点的新蓝图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在“变”局中迎接挑战、抓住机遇,接续辉煌的历史,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

  从1992年参加省内第一条高速公路——天(水)北(道)高速公路建设以来,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甘肃路桥几乎参加了甘肃省所有高速公路的建设。甘肃已经通车运营的4000多公里高速公路,每一公里都倾注了路桥人的心血,他们见证了甘肃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从无到有、建设水平由弱到强的历程。从“邯郸学步”到“路桥创造”、从肩扛手提到机群作业、从小打小闹到集团出击,变化的是不断创新,不变的是“筑路架桥”的初心使命。

  彭大路面项目大多数施工人员都参与了近年来荣获甘肃省住建厅“飞天金奖”的临合高速、中国建筑业协会“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和中国建筑工程管理协会“全国建设工程优质奖”的十天高速、甘肃省交通运输厅“2019年度‘品质工程’创建工作先进集体”的渭武高速等项目路面施工。在继承和发扬老一代路桥人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同时,不断在施工实践中推陈出新,管理创新、工艺创新、理念创新,紧抓“守正”“创新”两个抓手,锐意创新,善作善成。

  项目部自主研发的“路面混合料管理系统”整合了以往拌合站、材料部、施工现场的所有统计台账,摸清了材料节超情况,打破了以往用电子表格统计节超耗时耗力、工效低下的局面,实现了材料管理信息化和成本管控智能化的目的。该系统包括“施工台账”“设计配合比”“拌合站出料量”“实际生产配合比”“节超合计”等五个模块,这种基于B/S架构的系统,实现了数据交互,可以对材料分层分级管理,各账号均可动态分配权限,实现多部门协同录入数据,打破了部门沟通壁垒。它同时支持手机电脑双端操作,真正做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的材料盈亏情况全程监管,实现了以信息化带动项目管理精细化。

  “以前,我们需要用电子表格甚至计算器手动计算混合料节超情况,费时又费力,有了这个系统,录入相关数据后,混合料节超情况一秒钟就可以被计算出来,直观且清晰。”项目质检负责人杜明连说。

  项目部引进的沥青拌合楼干燥滚筒“SⅡ型煤粉气流床气化”加热工艺,相比于以往的重油加热工艺,既降低了能耗又减少了排污,为项目节约190万元左右的成本。

  在彭大路面项目,创新不仅体现在管理层面。依托群众智慧,“小发明”“微改造”“微创新”比比皆是。项目部对公司自主研发的“车载式边部夯实机”进行了完善,解决了水稳基层边部支模效率低下、费用高昂、效果不佳的现状,减少人工支模直接费用100万元。“全断面侧喷雾化养生”装置,既降低了大水漫灌对水资源的浪费,又解决了洒水车对水稳结构层初凝阶段的扰动。“水泥稳定类结构层横向施工缝支模施工”工法改变了以往施工过程中裁切横向端头混合料的工序,不仅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施工质量,而且减少混合料的浪费。“不粘轮沥青桥面防水层”以不粘轮乳化沥青防水层代替了“SBR防水层+碎石封层”结构,具有施工快(20min内即可破乳,施工速度快)、不粘轮(破乳硬化后,路面温度低于60℃不粘车轮)、强度高(粘结强度提升50%以上)等特点,极具推广价值。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胜。既“守正”又“创新”,有破有立,彭大路面项目坚守初心使命,永葆创新活力。

  

三足鼎立 均衡发展正本清源

  

  质量、进度、安全文明环保施工永远是企业绕不开的话题。

  质量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也是客户对产品的要求;进度是企业实现效益创收的途径,是工期目标的要求;安全文明环保施工,是企业良知和社会责任的体现。首先,离开安全、质量、进度都是空谈,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不讲安全的质量、进度是无本之木;其次,以牺牲质量而盲目追求进度既害人又害己,无异于缘木求鱼。三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只有全盘考量、均衡发展,才能解决好其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彭大路面项目在保证安全文明环保施工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按照“品质工程”创建要求,创造了甘肃省高速公路路面施工的“路桥速度”。

  进场伊始,由于受气温和疫情双重客观因素影响,路面主线从3月中旬才开始正式施工,从铺筑第一盘水稳底基层混合料算起,至目前只用了八个月时间(不排除雨天待工、等待路基交验等误工时间)就完成了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单层单幅)135公里(铺筑水稳混合料80万吨),完成沥青混凝土面层(单层单幅)130公里(铺筑沥青混合料23万吨)的施工任务,至年底计划再铺筑水稳混合料8万吨、沥青混合料5万吨。全年生产铺筑116万吨混合料,一年施工混合料产量相当于以往项目两年的用量。116万吨是什么概念?按每车载重40吨计算,要29000辆运输车才能运完,如果把重量吨位折算为体积方数,有50万方之多,足以修建一条高宽各1米、长达500公里的混凝土“长城”。

  彭大项目施工进度快,质量控制更是不含糊。路面是高速公路颜值的体现,平整度、线型控制不好,交付运营后会出现车辆颠簸和视觉上的不舒感;压实度、摊铺工艺出了问题,会影响公路的使用寿命。该项目压路机碾压工艺控制到了毫米级精度,在沥青路面与路肩结合部,沥青混凝土与水泥混凝土严丝合缝,既没有压路机漏压的痕迹,也没有因过压而伤及路肩。这是一批秉持工匠精神的“大师”级工人的杰作,没有数十年如一日跌宕起伏的磨砺根本练就不了这样的“金刚钻”手艺。在年内即将通车的14公里路段,反光标线、波形护板、标识标牌、门架式LED显示屏等交安设施全部施工完毕,与新铺筑的路面相映成辉。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正在进行通车运营前的交工验收,负责验收的一位现场负责人说,通过近几天的钻芯等实体检测,路面平整度、压实度、渗水系数、构造深度等强制指标全部符合要求,检测结论为“合格”。

  在搞好施工生产的同时,彭大路面项目积极践行国企担当,响应“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的消费扶贫方式,共计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农副产品近10万元,增加了贫困户收入。项目部长期招聘当地劳务人员60余人,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近务工,顾家挣钱两不误。通过采购地产材料和工程、生活用品,拉动了上下游企业的发展。

  挺立开放潮头,奏响时代强音,勇当创新先锋,闯出发展新路,甘肃路桥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答卷。品质提升、交通强国、创新意识、初心使命,在陇东这片热土上融为一体。把路修在大地上,修到城市大门口,修进群众的心坎里,甘肃路桥在崆峒山下问道于民,以“路桥速度”解答了社会各界对公路建设者的时代之问。

  

  

编辑:李兆洲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