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南:产业兴旺农民富

时间:2020年11月30日 12:03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通讯员 王荣文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观察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 王荣文

  产业旺,农村兴,农民富。肃南县马蹄乡黄草沟村,一个曾经出了名的贫困村,一个常住人口仅有62户173人的人口“小村”,通过近年来持续产业培育发展,如今变成了一个拥有1.6万头(只)牛羊的畜牧业产业“大村。”

  黄草沟村位于肃南县马蹄藏族乡中部祁连山腹地,海拔高,常年严寒多雪,是一个传统的牧业村。2015年被确定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村以来,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帮扶工作队主要围绕优化产业结构,持续带动发展壮大畜牧业,不断巩固提升村民增收渠道。

  

“异地借牧+舍饲喂养”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11月的黄草沟村,早已白雪皑皑,远处传来的鹰叫声让这个祥和的小村庄显得格外空旷和安静。村子怎就成了“无人村”呢?原来,村上的牧户全部到了民乐县李寨乡、六坝镇等地的玉米秸秆地“借牧”。

  “自实施草原生态奖补政策以来,为破解草畜平衡和畜牧业发展瓶颈,我们想方设法通过“异地借牧”和“舍饲喂养”等方式发展扩大养殖规模,努力实现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肉、减畜不减收的目标。”黄草沟村书记张宏斌介绍说。

  近年来,“借牧”已成为黄草沟村牧民群众生产必不可少的部分。每年10月至次年3月,黄草沟村牧民便到周边县区租赁玉米秸秆地放牧。“借牧”实现了牛羊上膘快、幼崽成活率高和减少天然草原载畜量,促进草原休养生息的“双赢目标”。

  同时,肃南县加大舍饲养殖扶持力度,目前村上2户养殖大户已修建高标准暖棚牛羊舍30座,通过短期育肥、存栏养殖等方式行舍饲养殖,每年牛羊出栏达5000余头(只),有效促进了当地生产经营方式由粗放管理向设施集约管理转变,牧业经济发展由草原畜牧业向设施畜牧业、生态畜牧业的转变。

  

“党员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开启生产新引擎

  

  7年前被确定为贫困户的黄草沟村村民张浩军,身患残疾,家有学生,生活过得一团糟。如今,他已拥有基础母羊200只,儿子当了村医,女儿大学毕业已经开始见习,生活过得美滋滋。

  提及往事,张浩军非常感慨,他说:“必须感谢党的好政策,没有近年来的持续关心和帮扶,真的没有今天的好日子。”

  据了解,黄草沟村13户贫困户的起步都是从帮扶单位市畜牧局发放的17只基础母羊开始,到后来县扶贫办5万元精准扶贫贷款扩大养殖规模,再到后来“两年三产”养殖技术应用推广,才发展到今天贫困户中多则拥有基础母羊350余只,少则150余的养殖规模。

  2019年,该村探索推行了“党员带头+带动周边农牧户”生产发展模式,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鼓励支持党员带头学习先进养殖经验,带头对养殖方式进行改良。同时,积极协调市、县畜牧局进行技术追踪指导,成功实现了当地土种羊由“一年一产”到“两年三产”的生产目标。在党员示范带动下,如今全村农牧户全部进行了土种羊养殖技术改良,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形成了黄草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18年8月,黄草沟村顺利通过全省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验收,退出贫困村序列。2020年全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21402.6元,13户建档立卡脱贫户人均收入达到20020元,实现了逐年稳中有增的目标。

  产业旺了,农村兴了,农牧民群众也富了,“贫穷”二字在黄草沟村翻天覆地的巨变中黯然离场。近年来,黄草沟村“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不断巩固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处处洋溢着新农村的气象,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也不断提升。

编辑:李兆洲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