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的华亭实践

时间:2020年12月28日 18:28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段睿珺 通讯员 张小兵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观察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段睿珺 通讯员 张小兵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很关键。”日前,走进华亭市60万吨煤制甲醇公司,分管环保工作的副经理徐庆介绍说,“该项目总投资38.795亿元,其中环保投资就达3.7465亿元,占了近10%。”

  华亭与煤炭天生缘分深厚,素有“煤城”之称,是中国十三大煤炭产业基地、西北三大产煤基地之一,已探明煤炭储量21亿吨,年产量稳定在1400万吨以上。

  

  

  与煤为伴,黑和脏的环保问题是绕不开的话题。但在甲醇公司,却是另外一番场景:处处绿树成荫,干净整洁,公司中控室,几名职工身穿蓝色工作服,轻轻点击鼠标控制整条生产线,很难想象这是一家煤制甲醇的化工企业。

  “公司年用煤180万吨,但我们使用的都是国际最先进的环保设备和工艺,把污染降到了最低。”徐庆介绍说,甲醇装置合成气压缩机、冷冻冰机均采用中压蒸汽透平驱动的离心式压缩机,变换装置采用宽温耐硫变换技术,脱硫/脱碳工艺采用低温甲醇洗技术,硫回收工艺采用超级克劳斯硫回收技术,氢回收工艺采用膜分离技术,全面消除了因环保指标设置不合理带来的超标排放风险。”

  

  

  甲醇公司的环保全面达标,正是华亭市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方向,大打“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的具体实践。

  近年来,华亭市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执法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不断强化对重点企业污染源全过程管理,投资200万元按照国家标准建成环境信息监控中心,接入视频监控企业19户共95个监测点位,19家重点排污单位共24个排污口安装了主要污染物自动监控设施,通过重点排污单位基础数据库及视频监控系统两种监测方式,强化监测,确保了污染物的稳定达标排放。

  

  

  “公司全年总排口外排水COD、NH3-N浓度均值优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限值,未出现废气排放日均值超标现象。”徐庆介绍说,“烟尘、SO2、NOX排放量均低于许可的排放总量。”

  走进投资9981万元,占地35.29亩的华亭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各种污水处理装置正在高效运转。

  “我们厂采用德国先进的CWSBR技术,通过活性污泥培养,可以解决一般菌种无法处理的有机性高浓度污水问题,同时有效解决除氮、除磷和恶臭等污染问题。”污水处理厂技术员魏宏介绍说,“该生化处理工艺除具有技术先进、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可靠等特点外,系统本身还具有除臭及消毒功能,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可直接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一级A标准。”

  

  

  “污水厂按照设计规模日可处理污水1万吨,主要收集工业园区和安口镇生活污水及企业达标排放的工业废水。”魏宏说,“经过处理,排出的水质COD为6mg/l、氨氮0.4mg/l,均达到了城镇生活污水一级A排放标准,有效提升了工业园区水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改善了下游水体和环境质量。”

  作为资源型县份,华亭清醒的认识到:只有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华亭才能颜值高、气质佳。在对资源的清洁和环保利用上,华亭市还我们的粉煤灰蒸压砖生产线,采购的是目前全国领先的设备,生产全程高度自动化,每小时可生产建筑砖8000块左右。”龙凯华新型建材公司销售经理王泽辉介绍说,“项目投产以来,年利用粉煤灰及炉渣26万吨,生产25万立方米加气块砖及1.2亿块标砖,实现销售收入7564万元,安置100多人就业。”

  近年来,华亭市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累计淘汰落后产能铁合金3万吨、钢铁40万吨、实心粘土砖生产线19条。取缔散煤经营户152家,实施城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工业粉尘污染治理、燃煤锅炉脱硫除尘等项目15个,整治燃煤锅炉252台,淘汰黄标车2389辆,取缔河道采砂洗砂企业23户,建成工业园区和乡镇污水处理站3个、垃圾填埋场及中转站8个,投放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116辆,全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好了,华亭也由“资源饭”改吃“生态饭”:后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10个、生态村18个、市级生态村26个、绿色学校9个。安口朱家坡、西华草滩、策底大南峪等乡镇的乡村旅游持续升温,带动群众实现了增收致富。

  

  

  “绿色发展才能长久发展,‘生态饭’也才是长久饭!”对此,安口镇朱家坡村党支部书记孔彦荣深有感触,他曾经在安口镇务过工,做过生意,见证了资源大镇安口镇的繁荣盛衰。现在,他带领朱家坡发展乡村旅游,走“绿色”之路,6年来,朱家坡一年比一年美,一天比一天热闹兴盛,村子一年四季游客络绎不绝,村民日子也越过越富裕,成了华亭的“明星村”。

编辑:李兆洲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