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扶贫“小车间” 脱贫“大作为”

时间:2020年12月31日 11:15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通讯员 任伟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区域经济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 任伟

  冬日的清晨,坐落于崆峒区北部塬区的索罗乡董洼村宁静而祥和,行走在干净整洁的村道上,看远处升起的一缕缕炊烟,让人心里总会涌起一种淡淡的惬意。

  “以前靠天吃饭,家里主要收入就是二亩三分地的收成,现在好了,家门口办起了扶贫车间,既能赚钱又能照顾老人孩子,扶贫车间就是我们的‘幸福车间’!”董洼村村民杜喜红如是说。12月22日,笔者走进崆峒区索罗乡巧媳妇工艺编织扶贫车间,杜喜红和20余名妇女正在编织工艺品。按照熟练程度,他们根据自己的计件数量,每人每年能从扶贫车间得到6000元至8000元的收入。

  2019年,崆峒区索罗乡引进庆阳市巧媳妇工艺编织有限公司平凉分公司,投资20万元在董洼村创办了巧媳妇扶贫车间,主要从事手工编织、刺绣、剪纸等综合工艺品加工。群众可以在“扶贫车间”务工,也可在家代加工,有利于促进就近就业,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就业问题。同时,按照“三变改革”要求,将老村委会6间闲置房屋入股扶贫车间,每年分红8000元,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周存是董洼村村民,前些年外出打工,由于工伤导致下肢瘫痪,平时行动都要依靠轮椅,更别说干农活了。“当时,我对生活都失去了信心,觉得自己就要在这轮椅上坐吃等喝一辈子了。后来村上办了这个扶贫车间,我就来学技术,学起来倒还不难,时间不长就上手了,现在有了收入,心里的负担也小了。”周存高兴地说。

  据了解,扶贫车间打破常规用人模式,采用灵活的就业方式,既可以让贫困群众进“扶贫车间”务工,又能以手工活外放的形式免费提供材料,让有意向工的贫困人员、残疾人员把材料拿回家做,工作时间宽松灵活,帮助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扶贫车间自开办以来,累计培训劳动力40余人次,发放工资30余万元,拓宽了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效。

编辑:李兆洲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