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书记”扶贫记

时间:2021年01月05日 16:36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段睿珺 通讯员 梁璐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观察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段睿珺 通讯员 梁璐

  杜军红是甘肃省医学院附属医院后勤科干部,2018年7月被组织选派到崆峒区寨河回族乡田河村担任第一书记。如今,两年多过去了,他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从“陌生人”变成了村民的“家里人”。

  田河村位于寨河乡南部山区,距离乡政府5公里,总土地面积4.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400亩。小芦河穿境而过,水利条件较好,适合种植小麦、玉米、胡麻等农作物。全村六个村民小组,227户105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2户155人。

  “扶贫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村集体生产,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杜军红说。在基层,处理棘手问题是第一书记们的“家常便饭”,这其中头等大事就是产业帮扶。

  到任之初,杜军红爬坡上坎、风吹日晒,奔走于各家各户、田间地头,询民情、访民意、问民需,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

  

  

  经过走访,杜军红发现村民们主要靠种玉米、养牛、五小产业发展及外出务工维持生活。受交通制约,产业结构单一、农产品销路窄,村民收益少,资源藏在深山里却未曾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产业帮扶需要开拓思路。乡党委书记裴浩盘算着如何把田河村的大小资源“烩成一锅好菜”:“泾河支流大芦河、小芦河,自西向东横贯寨河,把全乡分成了三道梁,山梁沟峁间,风吹玉米梢就是一阵绿色的浪,山间小溪旁还有酿酒、酿醋、养鸡、喂鹅的家庭小作坊……”

  杜军红随即配合乡党委政府,将田河村闲置的庄基民居维修改造成集采摘、居住、茶饮、烧烤、种植体验等于一体的“小芦河流域田园乡村旅游示范基地”项目实践;又与两名驻村队员凑齐10万元,扶持有脱贫致富愿望的贫困户安银贵实现了规模化土鸡养殖。

  “以旅游带动产业,进一步助农增收”的田河村产业发展格局日渐形成。从引进鸡苗、技术培训到鸡场防疫、鸡蛋出售,杜军红都事无巨细地参与着。

  如今,在杜军红和队员们的帮助下,安银贵和媳妇都从养鸡“小白”变成了产业能手。“去年3月份,我们以每只20多元的价格引进度过高风险期的鸡苗2000只,鸡场开始运转后,杜书记又联系城区专业技术员帮我们搞孵化、喂养、防疫。平时只要鸡下蛋我们就挣鸡蛋钱,500天满后卖了这笼鸡,还是我们赚下的。”安银贵说。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乡村旅游产业从图纸上走到了一方百姓身边,村民们和杜军红之间也从最初的陌生隔阂变成了彼此熟悉了解,他们的心一天天地近了。

  转眼间,杜军红来到田河村已有两年。“在这期间,田河村村民的勤劳、朴素不断影响着我,我的工作和生活早已和这片土地融为一体。”他说。

  驻村以来,他多次组织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职工线下消费田河村民自产的各种杂粮、土鸡、土鸡蛋等。同时,与乡党委政府及帮扶单位积极衔接沟通,配合寻求项目帮扶,筹集资金33.3万元,修建过水面桥1座,加固维修过水面桥2座,新修四社村道1条;并协调帮扶单位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来田河村义诊4次,免费就诊200多人次;为田河村免费赠送价值7000元的办公用品1套;帮助贫困户去甘肃医学附属医院就医8人次,减免费用5640元。

编辑:李兆洲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