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有主导产业 户有增收门路

时间:2021年01月11日 16:45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通讯员 盘小美 马志尧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观察

  

——西峰区推进产业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纪实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 盘小美 马志尧

  在显胜乡陇东滑雪场,滑雪爱好者乐享冰雪运动带来的速度与激情;在彭原镇鄢旗坳村草莓棚里,游人体验采摘乐趣;在后官寨镇东坪村鑫福源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育肥猪膘肥体壮……时下,在西峰乡村,一个个产业基地结下了丰硕的果实,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金钥匙”,推动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主导产业奏响“富民曲”

  

  近日,在西峰区温泉镇刘店村恒丰源苹果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人们忙着分拣、包装苹果,现场一派繁忙。

  苹果是刘店村的主导产业。为了带动当地果业发展,恒丰源苹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统一管理、统一施肥、统一用药、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六统一”模式,吸纳周边383名农户入社,建设标准化园区,推广科学种植技术,打造绿色专业品牌。

  目前,该合作社共有国家绿色认证苹果基地面积2470亩,在北京、福建、成都、云南等地设立了高端苹果销售平台,福建43家超市签订常年供货协议,年供货量达1500吨,并在京东、淘宝、域农网等多个电商平台线上销售。全年带动剩余劳动力500余名,带领16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

  产业是致富之源。西峰区持续强化产业培育,做大做强生猪、果品两大主导产业。依托正大集团,吸纳全区产业配股资金和村集体发展资金,建设“331+”标准化生猪养殖场;以居立果业为龙头,成立苹果产业发展联合体,打造苹果产业集群,推动樱桃向设施化、智能能化方向发展,开办樱桃采摘节,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衍生农业产业文化产品,实现果品产业全价值链、全产业链。

  为壮大主导产业,西峰区成功招引上海贝格曼、广州恒博、香港储田等企业落地投资,落实贴息补助、用地、税收等优惠政策,支持骨干龙头企业发展,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目前,全区共建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个,建设“331+”标准化生猪养殖单元100个,打造30个苹果重点村,苹果挂果园累计达到14.86万亩,樱桃栽植面积达到5200亩,农民人均果品产业纯收入达到1880元。

  

产销对接拓宽增收渠道

  

  “这几年,我在家里养鸡,还开了磨坊和油坊,平时把面粉、菜籽油和土鸡、鸡蛋等农产品放到扶贫车间卖,今年光菜籽油就卖了3300斤,净赚6000元。”元旦前夕,董志镇廖坳村脱贫户冯天荣告诉记者,自从村里建起了扶贫车间,农产品有了销路,他的腰包也越来越鼓。

  廖坳村第一书记杨军介绍,廖坳村由村“两委”牵头成立庆阳精艺民俗手工制作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扶贫车间,引导群众发展种养殖业,并收集各类农副产品,由村办合作社进行统一销售。

  “我们对接企业,签订销售协议,帮扶干部通过朋友圈等帮助农户推销农副产品。扶贫车间的成立,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强了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杨军说。

  为破解销售渠道窄、产品卖不上价等产业发展瓶颈,西峰区不断拓宽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组织中庆公司、益翔药业、恒丰源合作社等56家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参与线上线下销售,积极参加陕西农副食品销售商会庆阳考察会、西峰区庆祝农民丰收节农产品展销会等节会,宣传推介农特产品。

  2020年,累计向上海、广东、湖南等省市发送麒麟西瓜、甜瓜等特色瓜菜3000多吨,经济效益达到1200万元以上。通过直播带货、线上交易,累计销售苹果、小米、西甜瓜等特色农产品21万单,实现销售收入445万元,组织倡导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优先购买扶贫产品57.43万元。

  

盘活资源壮大集体经济

  

  近几年,毛寺村依托黑老锅冰窟等自然资源,实施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乡村旅游“样板村”建设项目等,精心打造陇东冰雪基地、乡愁记忆馆、毛寺古街等特色景点。吸纳贫困户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入股集体合作社,建设生态观光采摘园,形成了“春可赏花、夏可避暑、秋可采摘、冬可滑雪”的全天候四季旅游模式。

  同时,成立庆阳毛寺黑老锅旅游开发公司,对黑老锅冰窟景区、毛寺生态观光采摘园、黑老锅生态油料加工厂等集体经济资产进行一体化运营,每年为贫困户分红10.8万元,为村级集体经济分红16.2万元。

  在推进产业扶贫中,西峰区依托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三变改革成果,最大限度盘活集体资产资源,投入村集体发展基金,引导各村按照“宜林则林,宜牲则畜,宜菜则菜,宜游则游”原则,培育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西峰区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抓手,鼓励村“两委”班子及回乡创业青年、退伍军人建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在15个贫困村树立一批运行规范的先进典型村办合作社,推广“331+”“村社合一”产业化扶贫模式,将村集体土地、资金、资产资源量化入股,吸纳贫困户以多种方式入股抱团,带动村民发展富民产业。

  目前,西峰区15个贫困村至少有1项主导产业,共有合作社121家,实现贫困村合作社种养产业全覆盖,建档立卡户全部加入合作社,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占比达到100%。

编辑:李兆洲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