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凉州农鲜”金字招牌

时间:2021年03月01日 10:11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祁玉洁 通讯员 俞兆鹏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观察

  

——武威市凉州区品牌强农之路速记

  

  “凉州农鲜”在广西东盟食品博览会上受到顾客青睐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祁玉洁 通讯员 俞兆鹏

  近年来,凉州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托农业产业和优势产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走出了一条“种出好产品、创出好牌子、卖出好价钱”的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之路。

  

整合资源 构建特色产业集群

  

  凉州区土壤肥沃,光热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工业污染少,加上祁连山冰雪融水的浇灌,让这里成为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绝佳产区之一。

  发展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抓手。近年来,凉州区立足区情实际和产业优势,因地制宜打造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大力发展“牛羊猪鸡菜果菌薯药草”十大特色产业和肉鸽产业,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产出高效的特色产业集群。

  记者从该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为了扩大产业集群,凉州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实施伊利乳业、众兴菌业、海升水果胡萝卜、华中农业露地蔬菜等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项目,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健全完善产业链、价值链和利益链,打造种植、养殖、加工全产业链,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农业产业发展的架势全面拉开,实现了规模从小到大、产品从有到优、产业链从短到长、经营方式从粗放到精细、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从弱到强的转变。

  

龙头带动 提升农产品品牌建设动能

  

  酒香也怕巷子深。凉州区在发展产业过程中实施品牌农业提升行动,充分发挥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品牌培育中的主力军作用,大力培育农产品特色品牌。

  凉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陈彬德说:“目前,凉州区采取兼并、重组、整合、股份等多种方式,逐步发展较大规模和实力的联合社,提升合作社发展质量。全区累计培育认定区级以上龙头企业104家,创建区级以上示范合作社311家。”

  在这些龙头企业及政府的引领下,凉州区大力发展有机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着力培育“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的特色农产品,进一步夯实农产品品牌培育基础。去年,全区新申报认证绿色食品认证企业4家、产品16个,申报认定莫高葡萄酒、黄羊河甜糯玉米、甘青面粉、沼然绿小乳瓜、旦马黑牛雪花牛肉等5个“甘味”农产品品牌。

  截至目前,全区“三品一标”认证(登记)企业45家、产品153个、基地面积50多万亩、认证产量51万吨、畜产品认证规模122万头。

  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上,以“醉美凉州、地道农产”为主题,深入挖掘凉州农产品核心价值与文化内涵,通过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创新性地推出了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区域公用品牌——凉州农鲜。在品牌标识设计中,巧妙融入“天马”元素,将特色农业资源与文化旅游资源有机融合,充分发挥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讲好凉州历史文化故事、农产品品牌故事,提升农产品品牌溢价效应。

  凉州区智信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汪玉梅坦言:凉州区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农产品品质相当好。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农业企业的单打独斗,凉州农产品一直贴着“质优价廉”的标签,品牌也没有打响擦亮。现在凉州正在打造公用品牌的“航空母舰”,企业可以抱团作战,合力打响“凉州农鲜”公用品牌,我们发展的信心更足了。

  “去年,在厦门‘凉州农鲜’发布会上,我们签约了‘西凉仙紫’葡萄供货合同2家,签约金额达600多万元,在品牌的加持下,凉州农产品成功进入重庆、厦门高端市场,也带动40多户农民脱贫致富。”汪玉梅说。

  

强化监管 保障凉州农鲜安全底色

  

  近年,凉州区借助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金字招牌”,立足区域特色和优势产业,以质量和诚信创建知名品牌,走以信为本、以质取胜的农产品品牌发展道路。

  陈彬德介绍,凉州区坚持绿色生产理念,化肥农药减量使用、有机肥替代化肥, 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最大限度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同时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推广应用力度,所有“三品一标”产品认证主体全部纳入国家追溯平台监管,积极推行“合格证+追溯二维码+区域公用品牌”开证模式,逐步实现了农产品全程来源可溯、流向可追、问题可查。去年,全区累计开具农产品合格证20460张,48386吨食用农产品“带证上市”。疫情期间,合格证成为了农产品的“通关文牒”,保障了食用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

编辑:李兆洲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