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牛”犇新程

时间:2021年03月01日 16:32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段睿珺 通讯员 李顺民 王卫军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观察

  

——写在庄浪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之后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段睿珺 通讯员 李顺民 王卫军

  2月25日,庄浪县城区广场电视大屏前,市民们驻足观看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直播实况,当电视屏幕上出现平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庄浪县委书记徐毅接受颁奖的画面时,人们相互注目,格外惊喜,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声!这一天,庄浪网民的微信朋友圈被《庄浪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的喜讯刷屏。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当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表彰了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中共庄浪县委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平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庄浪县委书记徐毅作为受表彰的部分先进集体代表参会并领奖。这是2018年庄浪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之后的又一殊荣。

  庄浪县坐落在六盘山西麓,属于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时间回溯到2014年,庄浪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拉开了“不脱贫绝不收兵”的决战阵势。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在脱贫攻坚征程上,凝聚着一代代庄浪儿女艰辛探索的汗水和不懈追求的智慧。

  1998年,庄浪县解决温饱之后,倾力发展梯田产业。多年以后,全县产业基地初具规模,但产业经营模式仍处于单打独斗的小农经济状态,产业经营无法与国内高端市场对接。农产品大多在产地销售,无法实现效益最大化,也就不能带动全县群众脱贫致富,全县脱贫攻坚工作面临困局。

  困则思变。借助“三变”改革机遇,庄浪县坚持从党建切入,以党建统领,靠党建保证,把党建引领转变为激发产业发展的龙头带动力。2017年7月,庄浪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大胆创新,提出整体工作党委政府行政推动、产业发展公司化运作、组织生产专业合作社实施、贫困群众入社入股分红的发展思路,明确了农村“三变”改革的主攻方向。

  变则通达。顺着这个思路,县里组建庄浪县农业产业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乡镇成立分公司,行政村建立种养专业合作社,构建了“党组织+国有公司+龙头企业+专合组织+贫困群众”的产业发展组织体系。从此,县、乡、村搭起了产业发展平台,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带领群众抱团脱贫。这个做法被省委、省政府总结为“庄浪模式”进行推广。

  在“庄浪模式”带动下,贫困群众“两不愁”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问题总体解决,3.16万户13.64万人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32.73%降为零,兑现了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庄严承诺,连续四年考核位居全省前列,2019年如期实现了整县脱贫摘帽的目标,顺利退出了贫困县序列,在“苦甲天下”的庄浪县书写了“减贫奇迹”的精彩篇章。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收看了大会直播,庄浪县扶贫办公室主任杨甲锁内心振奋,他曾经是脱贫攻坚的推动者,新起点,他表示要做好乡村振兴的“拓荒牛”。庄浪县将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突出乡村产业兴旺促振兴,升华“庄浪模式”带动促振兴,推进乡村建设治理促振兴,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促振兴。

  关山林缘区的郑河乡,是甘肃省40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郑河乡农民素有养牛传统。在庄浪县农发公司带动下,郑河乡以公司集中饲养与农户散养相结合的方式,发展养牛产业,累计为贫困户投放扶贫牛4883头,户均养牛5头,贫困群众赶着红牛奔小康。郑河乡境内有国家3A级旅游景点朝那湫,借助丰富的旅游资源,建成了上寨乡村旅游示范村,带动中华蜂养殖,贫困群众端上旅游金饭碗奔小康。郑河乡党委书记高渡说:“仔细聆听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令人干劲倍增,作为深度贫困乡镇的党委书记,要做好巩固脱贫成果的‘孺子牛’。”新阶段,郑河乡立足远抓旅游近抓牛的发展思路,做强旅游产业,让农民端牢旅游饭碗,壮大红牛产业,带动中药材产业,不断拓宽增收渠道,让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中共韩店镇党委也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元宵节这天,韩店镇石桥乡村旅游示范村游客络绎不绝,热闹非凡,或在时光记忆墙前拍照打卡,或在网红桥上荡悠摇摆,或在彩虹滑道上速滑冲浪,或在农家乐品味庄浪小吃。

  石桥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这里气候高寒阴湿,发展滞后,群众只能依靠传统农业生活,全村贫困面达51%。庄浪县借助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云崖寺的旅游资源,把石桥村建成甘肃省乡村旅游样板村,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让广大群众在乡村旅游产业中创收致富,加快了富民强村和脱贫攻坚步伐,全村贫困面由2013年年底的51%降为零。

  如今的石桥村,青石路绵亘蜿蜒,白墙黛瓦的民居依山而傍,古朴的乡愁墙上镶嵌着陶罐青瓷和黑白电视,村里还建成了音乐喷泉、3D影院、民宿驿站、小吃街、生态停车场,昔日的穷山村蝶变成山清水秀的美丽乡村。

  新中国成立前夕,石桥村曾经是中国共产党地下革命活动的联络点。新征程,石桥村党支部书记朱茂义说,他要继续发扬老革命家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精神,学习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的吃苦精神,带动群众走旅游路,吃旅游饭,挣旅游钱。

  盘安镇吴陈村是甘肃省深度贫困村。村里发展苹果产业1280亩,其中挂果园425亩。由于地处偏远,很少有果商上门收购苹果,造成村里的苹果滞销。初到吴陈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李俊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利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担当售果代言人,帮助村民打开苹果销售渠道。新开端,盘安镇吴陈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李俊乾说,要当好拓宽群众销售渠道的“拓荒牛”,衔接在吴陈村设立苹果销售邮寄点,当好售果代言人,用足自媒体资源,利用QQ、微信、快手、抖音等平台拓宽苹果销售渠道,让曾经丰产的“忧心果”变成畅销的“致富果”。

  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统称为“三牛”精神。沐浴着春风,置身新的起点,庄浪儿女铆足“三牛”干劲,"犇"向乡村振兴新征程。

编辑:李兆洲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