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让138万贫困户如期脱贫

时间:2021年03月02日 10:14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庄俊康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观察

  

  在平凉市崆峒区第五届“平凉红牛”赛牛相牛大会上的参赛牛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庄俊康 摄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庄俊康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省农业农村厅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参加表彰大会的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旺泽说:“这份荣誉,是对我们过去敢死拼命抓产业扶贫,让乡亲们一户不落如期脱贫工作的认可;这份荣誉,离不开全农业农村系统干部职工的辛勤付出。”

  2018年以来,甘肃产业扶贫取得历史性成就,全省三年依靠发展产业脱贫人口达138.83万,占总体脱贫人口的73.6%,为甘肃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份来自不易的成绩,浸透着省农业农村系统干部职工的辛勤汗水。

  

自觉扛起产业扶贫政治责任

  

  我省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2017年底全省还有贫困人口188.67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9.56%,贫困地区富民产业培育明显滞后、基础明显薄弱、体系明显不全,导致产业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

  2018年初,面对脱贫攻坚异常严峻的形势,省委省政府把产业扶贫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根本出路,开始在全省拉开架势构建产业扶贫体系,并安排省农业农村厅具体承担省委省政府产业扶贫各项决策部署抓落实的职责。

  李旺泽介绍说,三年来,省农业农村厅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始终把产业扶贫摆在压倒性位置来抓,自觉扛起产业扶贫这一全省脱贫攻坚职责使命,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副厅级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处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50多次厅党组(扩大)会议和产业扶贫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产业扶贫工作,领导班子成员走遍了全省所有的深度贫困县,每年在基层现场指导产业扶贫工作的时间均在3个月以上,坚决扛起产业扶贫政治责任。

  

构建帮扶机制激发内在动力

  

  为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产业扶贫各项政策精准落实,省农业农村厅建立了厅级领导包抓产业包抓督导市州、县处级干部包抓督导贫困县工作责任制,从全厅系统抽调290多名行政和技术骨干,组建了65个由厅机关各处室、厅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队长的产业扶贫包抓督导工作队,实现了对75个贫困县(市、区)产业扶贫督导工作全覆盖,三年累计走访贫困户42万户次、合作社5万个次,龙头企业3825家次。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梁仲科介绍说,我们坚持抓点示范、以点带面,连续三年每年分特色产业召开现场推进会,通过现场观摩、互比互鉴,提高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干部指导推动扶贫产业的能力和水平。

  在宕昌、安定、东乡等地开展标准化规模化中药材、马铃薯、苹果、蔬菜种植基地及牛羊养殖基地建设,有针对性地对贫困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和营销队伍展开技术培训,并为每个贫困村培育2-3户农业科技示范户,开展先进适用技术示范,带动整村推广应用,提高扶贫产业现代技术和装备的应用水平,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在省农业农村厅上下营造了产业扶贫一线建功立业、真抓实干良好工作氛围,为产业扶贫取得历史性成就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围绕解决四大难题,构建扶贫产业体系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了“牛羊菜果薯药”六大扶贫产业,并针对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没钱干”“不会干”“闷头干”“怕风险”的问题,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产业扶贫配套政策,构建起了扶贫产业体系。

  围绕解决“没钱干”的问题,强化投入保障体系。三年累计投入扶持资金156亿元,扶持109.4万贫困户发展“牛羊菜果薯药”六大扶贫产业,不仅如期实现了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脱贫的目标,而且走出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合作社、合作社带农户”产业扶贫路子,构建起了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扶贫产业体系。

  临夏州农业农村局局长宗玉良自豪地说,我们探索出走“家家粮改饲、户户养牛羊”小群体、大规模发展循环农业的做法得到充分肯定。

  围绕解决“谁来干”的问题,健全生产组织体系。坚持把规范提升合作社作为有效组织农户集约化生产和对接市场的重要抓手,全力扶持合作社在良种繁育、农机购置、基地建设、收贮冷藏等多元化功能上培育和提升,将200多万贫困户带入产业扶贫大链条,带动人均增收近9000元。在宕昌县,整合了到户扶贫资金、国企、民企等多方资金入股,组建合作社联社控股的富民公司,将村、乡级合作社以及贫困户带入产业组织体系,走出来“宕昌模式”。

  定西蓝天马铃薯集团董事长李幸泽介绍说,公司探索构建了带动338个合作社、2.6万户贫困户、15万亩标准化加工薯生产基地的“扶贫模式”,在全国马铃薯产业现场推进会中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围绕解决“闷头干”的问题,完善产销对接体系。坚持政府市场两手并用开拓运作市场,在全国率先组建省级农业产业扶贫产销协会及马铃薯等9个产销分会,连续3年组织举办了甘肃特色农产品贸易洽谈会,积极争取落实扶持资金6.3亿元,新建果蔬保鲜库2075座,新增储藏能力近100万吨。梁仲科介绍说,我们通过多措并举解决群众卖难问题,不仅让贫困群众的特色农产品卖得掉,还要卖个好价钱,全省特色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呈现产销两旺的喜人形势。

  围绕解决“不白干”的问题,构建风险防范体系。积极协调争取国家支持,将全省保险补贴品种扩大到了96个,并给予贫困群众保费总额90%的补贴,全省三年累计签单保费近50亿元,赔付约30亿元,受益农户305.6万户次,贫困群众特色产业抵御风险能力大大提升,有效化解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市场和自然风险。

编辑:李兆洲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