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年前,甘肃有一支“三八女子带电班”

时间:2021年03月10日 12:47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李明娟 通讯员 郭纪雄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产业/行业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李明娟 通讯员 郭纪雄

  3月8日,国网甘肃天水供电公司举行主题为“百年巾帼心向党 矢志建功新时代”的庆祝大会,在隆重表彰巾帼先进的同时,正式启动党史学习教育。会上,40多年前“三八女子带电班”的有5位老大姐来到现场,讲述了她们当年那段自豪的燃情岁月,令在场人员无不动容。

  

  

  1972年6月15日,随着330千伏“刘-天-关”输电线路配套工程的建成,座落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城东南的330千伏秦安变电站投运。这是我国第一座330千伏超高压枢纽变电站,在共和国建设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76年,西北五省第一支“三八女子带电作业班”在秦安变成立,7位风华正茂的电力女工,响应“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号召,开始了登铁塔、架银线的高空带电作业。

  

  

  她们的名字是赵红菊、辛天梅、林春燕、赵林霞、邓引娣、龚运文、张红霞,都是从原天水供电局各级基层单位抽调上来的,年龄最大的24岁,最小的21岁。

  “三八女子带电作业班”成立后,7名女同志的日常工作就是在每年的春检、冬检负责冲洗、更换瓷瓶。每次要把11万千伏的所有瓷瓶都换掉,一换就是4卡车。这些21片一串的瓷瓶每个重量都有40公斤,不仅要用绳索拉升到十几米至二十米高的龙门架上,还要用工具拆卸、更换。更换瓷瓶之前,还有登杆这个必要环节,对于她们来说,要登上几十米高的电杆,绝非易事。其中的艰辛,今天的人们已经很难想象。

  “我们从来没有说为什么让女同志干这么重的活,或者说应该男同志干的活,怎么让我们来干,所有人都没有这样的想法。”年近七旬的赵红菊是当年“三八女子带电作业班”的班长,她回忆说,当年尽管工作强度大、生活条件差,但她们却觉得穿上工作服是最美的。

  在当时艰苦的作业条件下,女子带电作业班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抢修,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7位年轻的女工用她们柔弱的肩膀,扛起上世纪70年代天水带电作业的半边天。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明文规定不允许女性从事高危工作,全国工矿企业女子工作队纷纷解散,天水“三八女子带电作业班”也随之结束了他们的历史使命,“七姐妹”也被调到了不同的工作岗位,继续兢兢业业地干好每一份工作,直至光荣退休。

  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的芳华少女已是古稀老人,但她们为祖国电力事业无私奉献的初心不老,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永不褪色。

  2020年7月,天各一方的“七姐妹”重新聚首,又回到了她们当年战斗过的秦安变电站。看到如今现代化的设备,一个个又惊喜又感慨。

  “以前我们10千伏的配电室都是室内的,现在这是啥?我都不认识了。”

  “阿姨,这是电抗器,电容器间隔。这都是瓷质绝缘子,而且是防污型的,现在停电不用擦,15年清洗喷涂一次就行了。”

  望着高耸的龙门架,赵红菊感慨地说:“当时我们是怎么爬上去的啊!”她对身边的年轻值班员说:“咱们电力事业能有今天的发展,多亏了你们这些有想法、有干劲儿的人,阿姨感谢你们!”

  多年来,以“三八女子带电作业班”为榜样,几代天水供电员工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美好生活过程中贡献了自己的青春汗水与智慧。

  “从50年前秦安330变电站的建成直到今天,‘三八女子带电作业班’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变电人。”国网天水供电公司变电运检中心党总支书记李建军经常给年轻的员工讲述前辈的事迹,鼓励大家以“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精神用心做好变电运维每一项工作。

  

  

  在甘肃电力艰辛的创业阶段,有“三八女子带电作业班”这样无私无畏、肯拼肯干的铁血娘子。

  在甘肃电力跨越发展的历程中,同样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奋发有为、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底色,“奋斗”就是新时代电力人最耀眼的精神底色。

编辑:李兆洲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