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开映富路

时间:2021年07月28日 09:36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蒋文艳 实习生 马?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观察

——榆中县园子岔乡发展百合产业观察

  

金祥升正在自家田里采摘百合花。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瞿娟 摄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蒋文艳  实习生 马颖

  园子岔乡地处榆中县北部山区腹地,距县城85公里,辖区气候干燥、土质疏松,是兰州百合的天然优良产地。近年来,园子岔乡依托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出百合这一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使不少老百姓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

  

“暴发户”金祥升

  

  7月12日,入伏第一天,正是百合花盛开的季节。记者进入榆中北山,沿着崎岖的盘山路来到园子岔乡,满山连片的百合花在烈日下娇艳盛开。

  在园子岔乡柏木村,记者见到当地有名的百合种植带头人金祥升。初见记者时金祥升还有点腼腆,但一聊起百合种植,他很快又变得侃侃而谈。

  “现在百合花已经到了盛花期,每天都要采收。”金祥升一边指着眼前的百合一边说,“采收时间很关键,也得讲究标准,花瓣全部绽放时就可以采摘了。”

  手捧刚摘下来的百合花,金祥升说:“百合有3年的生长期,第一年百合花必须要采摘,这样后期百合才能长得好,而且花还可以卖钱,目前鲜卖价格2元/公斤,做饮料、泡茶等,都具有极高的药食两用价值。”

  在柏木村,金祥升是远近闻名的种植能手,10年前5亩百合地卖出了27万元的天价,足以让他成为榆中北山十里八乡的“名人”。

  金祥升回忆说:“1992年春节去七里河区西果园走亲戚时,看到种植百合还能卖钱,卖价也高,当时就心动了。回家后,不顾家里人反对,取出积蓄13000元,买了早已选好的百合籽拉回家,在自家田里开启了试种植。”

  第一年试种12亩,每亩地投入200斤百合籽,3年后纯收入38000元,这比其它农作物几年的收入都好,金祥升全家一下子看到了希望。然而,后来几年连续干旱,让金祥升百合地颗粒无收,无奈之下,金祥升放弃种植百合选择外出打工。

  2011年,看到百合价格走高的金祥升又重操旧业,当年种植5亩百合,2012年种了10亩百合,2013年种了15亩百合,继续增加种植面积到今年种了60亩。2014年,第一年的5亩百合大丰收,卖了27万元,当时27万元一下子让金祥升成为村里的暴发户,在村民中引起巨大反响。

  在村里,很多村民看到这一颗颗的百合竟能开出“致富之花”,也决定跟着金祥升一起种植。在他的带动下,柏木村有120多户村民种植百合,魏博文就是其中之一。

  魏博文说:“今年种了将近20亩百合,种百合比种其他农产品要好很多。”这是他种植百合的第8年,百合种植不仅让他们一家实现了脱贫,还走上了致富之路。

  

靠品质赢得市场

 

  园子岔乡辖6个行政村40个自然村2175户7899人,乡域总面积268.7平方公里,现有耕地86680亩(其中退耕还林21660.3亩),实际耕种面积6.5万亩,人均8.2亩。辖区气候干燥、土质疏松,是兰州百合的天然优良产地。

  “目前,园子岔乡百合种植面积已达5.3万亩,百合种植已成为乡里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园子岔乡党委书记赵东东告诉记者。

  百合种植已成为柏木村农户致富奔小康的“香饽饽”。如何让百合种植走得更远更稳,成为园子岔乡亟待解决的难题。

  今年以来,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园子岔乡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重要位置,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进外来人才,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通过村民推荐选拔优秀“土专家”、“田秀才”,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市县农业农村局专业技术人员,对园子岔乡的本土人才进行培训,提升本土人才素质。并鼓励“土专家”、“田秀才”每人带动30户农户进行百合籽种的选育、科学施肥、百合病虫害的防治,从而形成“培训一批、带动一片”的效果,做大做强百合产业,为市场提供优质产品。

  和百合打了30年交道的金祥升有幸成为第一批“土专家”“田秀才”。

  以前都是自己摸索,凭着经验种植百合,但现在不一样了,跟着省农科院的专家学习,种植技术提高了不少。金祥升说,“只有百合品质好、卖价高,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现在村民们对于科学种植百合的意识越来越高。柏木村村支部书记魏万兴说:“村民们会经常到土专家的地里当面问,当面学习,怎么种怎么施肥才能种出精品百合。”

  在省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园子岔乡还引导农户施用有机肥种植百合,去年全乡推广试种500亩,得到越来越多农户认可,今年有机肥种植面积还在不断扩大。

  

掌握主动权最关键

  

  2018年12月,园子岔乡百合产区获全国首批“‘人民优选’产业合作示范基地”荣誉称号;2020年10月,以园子岔乡百合基地为基础成功申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项目。

  针对鲜百合不容易储藏的问题。园子岔乡整合区域资源优势竭力打造“百合联盟”,已建成百合保鲜库12座,总库容超过1.1万吨。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支持下,园子岔乡百合产业日趋成熟。赵东东介绍,根据园子岔乡的实际情况,与榆中县内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强化战略合作,数字农业、产品溯源体系、标准化种植技术应用、籽种繁育基地建设有序推进。还与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下属单位达成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百合酒研发项目,基酒初步酿成,百合酒厂选址已经完成,相关建设内容基本确定,待获得批复后即可投资建厂。

  与此同时,邀请中云惠农公司结对村集体建好智慧农业示范田,利用中云惠农公司的销售链和标准化种植技术,改造提升园子岔乡百合产业。通过生物有机肥推广使用、百合标准化选种、科学施肥、统一分级包装、订单销售,全面提高百合价值,真正将全乡好产品推向更高端市场。

  百合产业发展驶上“高速路”,园子岔乡开始促转型升级提档。“我们大力培育和拓展产业链条,通过延长产业链条丰富产品类型,提高百合产业发展的效率和效益。”赵东东说。

  如今,科技兴百合在示范地、田间地头、加工车间释放着汩汩能量。赵东东说,“2020年百合产量达到1.3万吨,销售收入超过1.5亿元。”

  赵东东介绍,百合花的种植,不仅能助力村民致富奔小康,每年百合盛开之时,还能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拍照,园子岔乡已成为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编辑:徐莉萍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