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科院马铃薯田杂草防控技术研发取得阶段性成果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俞树红 文/图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胡冠芳研究员团队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化学农药对靶高效传递与沉积机制及调控》之子课题《马铃薯有害生物防控农药雾化技术及参数优化验证》取得阶段性成果。那么,此项研究对降低马铃薯种植成本,创造生产价值究竟有多大?就此,记者走进试验田进行了探访。
一块试验田 三种长势苗
8月5日,在省农科院榆中园艺试验场试验基地一块马铃薯试验田里,记者看到了不一样的三种长势。标有“除草剂三元组合·播后苗前土壤处理”的试验区域,正在开花的马铃薯长势旺盛,看不到一株杂草;标有“空白对照”的试验区域里,杂草淹没了马铃薯花;人工除草区域,有少量杂草生长,但马铃薯长势明显不如施药区域好。
“在同一块试验地,种植同品种的马铃薯,分成施药区域、不施药空白区域和人工除草区域,通过对比观察试验效果。”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胡冠芳说,2019年以来,除草剂二元或三元混用组合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或苗期茎叶喷雾控草技术,在榆中园艺试验场渭源县会川镇半阴坡村累计示范1000余亩,除草及增产效果显著。
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胡冠芳在榆中试验田观察试验
另一块胡麻试验地,同样出现了三种长势。使用除草剂的区域,未发现杂草生长,胡麻蒴果大而饱满;未使用除草剂的对照区杂草长得比胡麻还高,胡麻蒴果小而干瘪;而人工除草区域,有杂草生长。
“胡麻田杂草安全高效防控技术研究了八年,已成功破解了我国胡麻田杂草防控技术难题,正在全国推广应用。”胡冠芳说。
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草害防控岗位胡冠芳研究员团队,经过多年大量的除草剂筛选试验研究和应用示范,提出了以辛酰溴苯腈等农药防胡麻田多种杂草的安全高效防控技术。该技术具有安全、防效高、工效高、有效降低用药量用水量和生产成本四大突出创新点,去年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五年试验成果 突破技术瓶颈
胡冠芳介绍,藜、牛繁缕、狗尾草等阔叶杂草与禾本科杂草,在我省是危害马铃薯生长的优势种杂草,一般发生年份致马铃薯产量损失20%以上,重发年份和地区减产70%以上。
杂草的严重危害和高昂的生产成本,已成为马铃薯生产中亟待突破的技术瓶颈。
2017年以来,胡冠芳研究员团队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化学农药对靶高效传递与沉积机制及调控》之子课题《马铃薯有害生物防控农药雾化技术及参数优化验证》,着力对马铃薯田杂草防控技术开展系统研究。
“五年来,通过实施马铃薯田杂草种类调查、发生危害规律研究和除草剂田间试验,已筛选出了对马铃薯和后茬作物安全的除草剂二元或三元混用组合,有效突破了人工除草导致生产成本大幅提升的技术瓶颈。”胡冠芳说,其总体防效达95%以上。
“前年试验10亩马铃薯,去年试验20亩,经过两年试验示范,今年合作社将540亩马铃薯田除草全部采用除草三元混用组合。喷药后,地块干净,没有杂草,又不伤害马铃薯,且长势很好。”渭源县会川镇半阴坡村科技示范户赵永吉高兴地说。
研发价值大 经济效益好
我国胡麻主要分布于甘肃、新疆、内蒙古、宁夏等省区,年播种面积在400万-500万亩左右。而随着土地流转进程的加快,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已成大势所趋。研发一整套杂草安全高效防控技术,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胡麻田杂草防控技术研发成果,2012—2019年全国累计示范推广1933万亩,已获经济效益28.68亿元。”省农科院植保所所长郭致杰说,目前全国年推广面积200余万亩,节本增效5.93亿元。
同时,赵永吉介绍,往年马铃薯田除草最少需要两遍,一亩地仅支出人工除草费用就高达320元。现在只需要喷一次药,从播种到开挖,都不用除草。5个人一天能喷药80亩,一亩地除草剂仅需支出16元。按此推算,每亩使用除草剂比人工除草节省成本200元,540亩就可以节省成本10万多元。
据了解,2020年,我省马铃薯种植面积1030万亩。“十四五”期间,我省提出马铃薯种植面积要增加到1300万亩,力争达到1500万亩,并已建成马铃薯千亩以上种植基地399个,万亩以上种植基地14个,绿色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284万亩。
“按照省绿色标准化种植面积284万亩计算,使用马铃薯除草剂二元或三元混用组合,一亩地节约人工成本200元,284万亩可节约人工成本5.68亿元。”郭致杰说,若在所有马铃薯杂草重发区域推广应用,该项技术将为我省每年节省人工成本10亿元。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