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特色产业迎丰收 乡村振兴启新程

时间:2021年08月19日 10:40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段睿珺 通讯员 周剑锋 李文文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区域经济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段睿珺 通讯员 周剑锋 李文文

  今年以来,泾川县结合本地实际,发展特色产业,助农增收致富,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产业兴则百姓富

  蔬菜产业是泾川县川区群众发家致富的传统主导产业,近日,记者来到泾川县泾明乡算李村蔬菜产业园区采访,菜农李宏旺正在采摘成熟的辣椒,准备运往县城蔬菜批发市场销售,说起生活的变化,年过半百的李红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家祖祖辈辈都住在山上的窑洞里,眼看孩子到了结婚的年龄,却一直找不下媳妇。现如今,通过发展大棚蔬菜,盖起了小康屋,娃也结婚了,孙子都抱上了。今年辣椒丰收了,4个大棚能收入两万元以上,日子越过越好。党的政策好,我作为党员,要带头发展产业,让更多的群众依靠产业致富。”

  李宏旺的生活变化只是算李村蜕变的一个缩影。为了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今年乡村两级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运作”的思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350万元,在做好原有设施棚室生产运营的基础上,新建日光温室7座、标准钢架大拱棚96座,全村日光温室达到13座、钢架大棚达到206座,设施蔬菜园区达到203亩,一座座菜棚成为群众的“聚宝盆”。

  模式新则乡村兴

  “我们按照‘党支部+合作社+蔬菜园区+农户’的模式,由惠丰种养专业合作社统一管理,积极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党员带头种植,扶持带动89户农户发展蔬菜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增加群众收入10万元,同时带动8名群众返乡创业,预计钢架大棚年均收入6000元以上,日光温室年均收入1.6万元以上,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产业支撑。”泾川县泾明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鲁文元告诉记者。

美丽如画的白家村。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俞树红 摄

  连日来,泾川县荔堡镇刘山村成为全县又一网红景点,吸引了周边市县游客到此拍照打卡。目前,正是万寿菊盛开采收期,走进荔堡镇刘山村,金灿灿的万寿菊簇拥在住宅区的周围,花香弥漫着每一户人家,在门前的田地里,竞相开放的万寿菊,像火红的云霞蔓延在天地之间,使整个村子显得更加分外美丽。还有在崖窑村果园中,间作的万寿菊给园区系上了金腰带,朵朵金花随风摇曳,与茂盛翠绿的矮化密植园果树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画,让人真真切切地闻到了丰收的味道。

  在万寿菊种植田里,村民们正抢抓农时,进行第一轮采摘、收储万寿菊工作,田间地头呈现一派繁忙的劳动景象。60多岁的口立明边采摘边高兴地说:“我年龄大了,外面打工也没地方去,现在家门口种植万寿菊,一亩地能收入1500元,我这4亩地就是6000元,这对我们农民来说确实是好产业!”

  思路新则农业兴

  “万寿菊产业是我镇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带动群众依靠产业致富的一条新路子。与传统农作物相比,种植万寿菊不耽误别的农事,老人、妇女都可以,而且种植成本低,投入劳动力少,平时注重除草、施肥,经济效益相对较高。万寿菊种植既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土地闲置的问题,也解决了农村留守妇女、老人等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现群众增收顾家两不误。”泾川县荔堡镇副镇长甘洪炜说。

泾川县荔堡镇党员志愿者帮助刘山村群众采摘万寿菊。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 李文文 摄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泾川全力做好产业振兴这篇大文章,以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全县紧盯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目标,着力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精心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加快推进牛果菜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今年上半年,全县新建矮砧密植苹果园420亩,改造老果园1.3万亩,搭建防雹网810亩;着眼打造平凉红牛全产业链核心区,良种中心年产冻精30万支,可满足全市红牛养殖冻配需求。新建改建标准化养牛场(小区)4个,遴选平凉红牛核心繁育场1个、扩繁场6个;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蔬菜,新建改建设施蔬菜园区8处、日光温室81座、连体大棚1.6万平方米、钢架大棚870座,瓜菜种植面积达到5.8万亩,泾汭河川区瓜菜种植实现全覆盖。 

编辑:刘琼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