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忧乐在心头

时间:2021年08月24日 10:41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段睿珺 通讯员 魏丽 朱婷婷 梁璐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崆峒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三个镜头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段睿珺 通讯员 魏丽 朱婷婷 梁璐

  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来自于群众更强大。当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广大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崆峒区各级、各部门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出发?

  镜头一:“急事”要办好

  “请问发票跨月作废不了怎么办?”“早上好,增值税发票系统跨月是不能作废发票的,可以开具增值税红字发票进行冲销……”一大早,崆峒区税务局魏税官工作室的微信群里又热闹了起来。

  近期,这个老百姓办税服务的“百宝箱”,俨然已经成了纳税人、缴费人满意的“金字”招牌。

  “只要一有涉税疑问,不论是下班后还是节假日,我们都能从魏税官工作室得到最权威、最细致的解答。”中国石油天然气平凉分公司财务科科长王强告诉记者。

  将各项优惠政策快捷高效地传递到纳税人、缴费人手中,成立于2020年的魏税官工作室除了在线下宣传辅导政策,建立公众号、直播课堂和微信服务群之外,还向外辐射税收风险、征收管理、纳税服务等多个业务部门,是名副其实的税务“交通枢纽”,将“马路”变为“网路”,从省心到贴心,让广大纳税人、缴费人获得感、体验感增强。

  镜头二:“实事”要落实

  寨河乡赵河村村民兰小东满心欢喜地站在刚刚硬化完的村道上说道:“这条路终于通畅了,以后送孩子上学、出行再也不怕下雨了!解决了我们周边30余户群众生产生活的难题”。

  今年,寨河乡的老百姓感受到以前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一得到了落实。村道“最后一公里”破解了出行难题、千头红牛养殖基地建设保障了稳定增收、道路亮化工程照亮了村庄夜晚……

  不仅如此,综合商贸市场、乡村振兴示范点、瓦赵村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开展垃圾清运、整修荒山造林、栽植绿色通道、排查化解矛盾……一件件实实在在的民生实事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点赞。

  “以前天一黑,村里很多地方黑灯瞎火的,出门必备手电筒!现在路灯亮了,再也不怕走夜路摔跤。灯一亮,咱老百姓的心里也敞亮了。”赵河村村民兰长得提及如今村里的变化,不由竖起了大拇指。

  镜头三:“小事”有人管

  “水电卡亲自送上门、办理准生证、调节邻里关系……”中街街道社区和物业的服务态度那真是没话说,南湘园住户杨永华赞不绝口。

  实事践初心,服务暖民心。在崆峒区中街街道办事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事小也得办的方式呈现。

  中街街道办事处物业管理聚焦业主委员会选举、物业服务企业考评、物业矛盾调处、住宅物业管理服务水平等重点工作,确保服务不缺位、矛盾不上交。“之前,楼上装修漏水把我家屋顶泡了,说实话当时是气不打一处来,就去物业说道了一番。社区和物业人员第一时间去找楼上业主沟通,经几番沟通把这事处理得漂漂亮亮,处理结果双方都很满意。”杨永华说道。

  “小电桩”关乎“大民生”。新北嘉园的住户马大爷说,像我这个年纪的老年人不会开车,骑电动车出行很方便,但是楼上电动车没法充电,还存在安全隐患,成了大伙的“愁事儿”。“现在小区里设了集中充电桩,一般充8个小时也就收3块多钱,很便宜,电动车还有了车棚,避雨遮阳,很是方便!”马大爷乐呵呵地说。 

编辑:刘琼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