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 “薯”光照亮增收路

时间:2021年09月02日 09:54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通讯员 裴彦林 焦晓亮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区域经济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 裴彦林 焦晓亮

  今年,安定区委、区政府把马铃薯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助推经济转型的优势主导产业,坚持“政府”“市场”两手并用,保持产业发展定力,致力构建产加销相衔接、贸工农一体化的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全区依托马铃薯研究所、爱兰、百泉等17家种薯企业,形成6.5粒以上的优质脱毒种薯繁育能力,建设原种基地4.2万亩以上、一级种基地40万亩。全区标准化马铃薯种植基地达到60万亩以上,带动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90万亩以上,与农户签订订单协议50万亩以上。

  “今年我种植了12亩马铃薯,选的都是优良品种新大坪,现在长势很好,估计又有好的收成。同时,我在何胜那里打工,一天也能收入100多元,党的政策真是越来越好了。”村民张明口中说的何胜就是定西何胜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他是青岚山乡花岔村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2017年,他从外地回到花岔村,创办了定西何胜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4年的发展,现有社员123人,流转土地2000余亩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入社农民每亩地直接增收 700元。

  青岚山乡花岔村党支部书记黄得俭说:“从长远来说,合作社技术比较成功,而且将闲散的土地集中起来,效益明显增加了!”

  如今,青岚山乡像何胜这样的17家运营规范的合作社,通过“大社带小社,强社带弱社”的方式,调配农机具262台次,调配农机服务队20多支,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市场+龙头企业+联合社+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带动全乡1935户农户通过发展产业、流转土地、就近就地务工多种渠道增收致富。

  “这两年我一直在合作社打工,每年挣5万多元,既能增加家庭收入,又非常方便,能照顾到家里的老人和娃娃。”谈起收入,定西市农丰乐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务工人员李勇高兴的表情溢于言表。

  为确保马铃薯种植收益,青岚山乡政府牵头主动与蓝天、爱兰薯业等龙头企业积极对接,大力推广订单种植。目前,全乡订单种植面积3万亩以上,让农民真正吃下了稳定增收的“定心丸”。

  定西天蓝蓝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亚鹏说:“今年,我们跟蓝天公司签订了订单,有最低保价,按照每斤0.45元收购,不低于市场价格,而且销路上也没有问题。”

  在解决“种多少、种什么、谁来种、为谁种”的基础上,青岚山乡利用现有储藏窖,引进主体,积极打造“新大坪”品牌,推动定西马铃薯由“经营产品”向“经营品牌”、“商品销售”向“品牌销售”转变。

  定西草康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贾强说:“我们主要走高端市场,在现有1200吨马铃薯储藏窖的基础上,再建一条干洗生产线,对土豆进行干洗和包装,我们有信心将定西新大坪这个品牌更好地推广出去,让马铃薯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康薯’‘致富薯’!”

编辑:于娟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