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

天祝:藜麦香 产业旺 收成好

 2021/10/12/ 09:12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薛巍敏

天祝县大片的藜麦长势喜人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薛巍敏 文/图

  深秋,天祝县的田野里,放眼望去是大片大片红紫相间的藜麦,微风袭过,美不胜收。在天祝南阳山移民区的稻香村,藏族村民索南刚刚从自家的藜麦地里劳作回来,提及藜麦对于自己生活的改变,他感慨万千:“过去地里种的高粱、小麦,一年忙碌下来也就够维系家里的口粮,现在藜麦每亩至少1000元的收入,比起以前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承包的100亩地每年种植藜麦保底就有十万余元,再加上家里的香菇大棚,索南家的生活充实富足。

  在南阳山移民区,像索南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作为一个移民区,当地全力构建“产业园+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健康美丽的藜麦产业和“错峰头”的食用菌产业,用足用好“中国高原藜麦之都”“中国高原食用菌之乡”的金字招牌,提升产业发展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特别是南阳山移民区藜麦的种植规模由2017年的5000亩扩至2021年10.3万亩,种植面积约占全国藜麦种植面积的40.6%,预计产量1.54万吨,相当于全国总产量的41%。

  “这里气候冷凉,日照强度大,昼夜温差大,其独特的地理气候资源为发展藜麦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据天祝县高原藜麦研究院工作人员介绍,县内地域环境达到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要求,是发展藜麦特色产业的宝库,“天祝藜麦”成功认证地理标志产品。

  作为一个较为新兴的种植产业,天祝县通过搭建“研究院+科研院所+企业+专业人才”的组建平台,加强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农业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在藜麦栽培技术、品种选育、产品研发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攻关,这里的藜麦全程机械化率已达到90%以上。目前,天祝县已设立藜麦核心试验示范基地621亩,开展综合试验示范19项(次),引进藜麦种质资源486个,建立藜麦种质资源圃,保留藜麦种质资源,并加强藜麦营养品质分析,充分利用“天祝藜麦”富硒特色,开发藜麦高附加值产品。

  在天祝藜麦的推广销售中,当地也吸取各方先进经验,充分发挥“甘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优势,用足用好“天祝原生”区域公共品牌和“中国高原藜麦之都”的金字招牌,成功开发了藜麦锅巴、藜麦挂面、藜麦饼干、藜麦粥、藜麦啤酒等精深加工产品,开设“天祝原生”农产品专卖店5家,建成天猫、淘宝网络电商销售门店208个,推进农超、农社、农商、农校等产销对接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如今,天祝县藜麦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初步构建,被国家生产力促进中心授予“中国高原藜麦之都”。

  “我们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建共治共享,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天祝藏族自治县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文鸿表示,天祝县将民族团结与产业振兴紧密结合,围绕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持续发展壮大“牛羊鸡马菜菌藜药”八大产业和高原百合、菜用蚕豆、藏地雪鸡、蕨麻土猪、野生山菌“五小产业”,加快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