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文明新风润民心

 2021/11/25/ 10:45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张丽丽 通讯员 王英 李桂娇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张丽丽  通讯员 王英 李桂娇

  自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以来,玉门市以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载体,围绕融合、创新、惠民三个方面,不断打造有内容有特色、给群众带来实惠的活动品牌,让文明新风沁润心田,让文明实践花开遍地。

      构筑文明实践“强磁场”

  走进迎宾路社区微影院,观众们正在聚精会神地看党史教育片。为了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玉门市新市区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课程讲述的方式,让党史学习教育走到群众中去,让群众学有所思、学有所悟,真正了解党的百年光辉历史。这只是玉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一个缩影。

  玉门市通过“融合、整合、盘活”三大手段,挖掘阵地资源,服务文明实践。融合贯通铁人王进喜干部学院、融媒体中心、社会综合治理服务中心、“一处跑 跑一次”市民服务中心等四大平台。整合共享党校、总工会、团市委、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老干部活动中心等全市各类公共资源,盘活挖掘老市区、乡镇老建筑、老礼堂、旧戏台、旧仓库等闲置场地,因地制宜改造为特色理论宣讲点、爱国主义教育点、留守儿童服务站、老人日间照料中心等文明实践阵地。目前,全市围绕五大功能平台共挖掘整合862个公共资源阵地,实现了资源共建共享。

      构建理论传播“大课堂”

  城市公园广场里二胡齐鸣,老年大学戏曲班唱响美好新生活;博物馆、图书馆成为市民的心灵驿站;深入田间地头的文艺演出热闹非凡……今日的玉门,人们能够切身感受到文化氛围日益浓厚,沉浸在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之中,市民文化素养和文化认同不断增强。

  玉门市探索“三集中、连试讲”模式,党校集中培训理论,融媒体中心集中培训主持,文明实践中心集中撰写文案脚本,宣讲员线下在乡镇街道文化服务中心、道德讲堂、公园广场进行“开放麦”试讲,线上在融媒直播间进行“网络直播”试讲,打磨锻炼一批群众认可度高的名嘴宣讲骨干。用群众的语言、用群众接受的方式讲群众关心的事,把大道理讲明白,真正让老百姓“听得懂、愿意听、记得牢、用得上”,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织密服务群众“精细网”

  “新时代文明中心的开设,对我们居民来说是一个福音,以后大家有困难,都可以来这里找志愿者。”“以后大家伙儿没事也可以在这里坐一坐、聊聊天,增进感情,挺好的!”对于文明实践中心的开设,迎宾路社区居民群众纷纷点赞。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柳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依托“红田园”和农村党校开设“学劳模、忆初心”和“唱红歌、感党恩”主题党日、吃忆苦思甜饭、观看情景剧“斗地主”“包产到户”、上“农村党史”专题党课等5大类31门课程的党性教育特色课程。让党员群众通过体验式教学,深刻体会农村劳苦大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水深火热到翻身得解放、当家做主人、建设新农村、走向新时代的豪迈心情和对党的恩情的深切怀念。

  据了解,玉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按照1+11+N的建队模式,成立各类志愿服务队132支,在中国志愿服务网、中国志愿汇、爱玉门app累计注册志愿者达到了5.75万人。打造了“小小讲解员”“妈妈唠嗑队”“五点半课堂”“邻里帮帮团”“吾老吾幼”“爱心笑脸”等志愿服务项目,实现志愿服务精准化、功能多样化、管理科学化,努力为全市居民打造满足多样化需求的温馨家园,凝心聚力助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