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县“五项举措”推进“双减”工作

 2021/11/30/ 11:21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刘红兵

  □ 刘红兵

  “双减”工作是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重大民生工程,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鲜明导向。通渭县高度重视“双减”工作,抓住教育主阵地提质和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两方面,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用心积淀、用情服务,“五项举措”强力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打造更有温度、更有情怀的教育,谱写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奋进之笔。

  精细教学管理,提升育人水平。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将“双减”工作纳入义务教育学校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考核。印发《通渭县中小学幼儿园精细化管理实施意见(2021年修订)》《通渭县持续深化教研教改全面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召开义务教育质量提升推进会议,成立5个义务教育集团,发挥“名校长+”共同体和“名教师+”共同体引领作用,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构建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过程视导、教学常规巡查等教学监督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教学方式,推动课堂变革,让学生在课内学足学好,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学校育人水平。

  加强作业管理,减轻作业负担。印发《关于认真做好“五项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小学“五项管理”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推进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的通知》《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等12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指导意见(试行)》等文件,建立学校年级组、学科组、班级三级作业统筹管理机制,健全作业审核、公示、登记制度,加强作业来源、设计、布置、评改等过程管理。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教师年度培训计划,加强优质作业资源库建设。全县各学校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通过科学设计和布置作业,认真批改和反馈作业,有效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设计不科学、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提高学科教师设计作业和实施作业管理能力,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

  实施课后服务,提高服务质量。通渭县教育局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通渭县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学校落实“一校一案”,秋季开学后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实现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各学校按照“两调整”“两自愿”“三统一”原则,实施“5+2”服务模式,课后服务结束时间一般不早于18:00。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学生学习、家长需求,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开发设置“基础+拓展、作业+社团、走教+走班”模式的作业辅导、自主阅读、体艺活动、科普活动、拓展训练、兴趣小组等服务项目,创新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统筹规划各类资源和需求,不断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和有效性,全面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坚持从严治理,规范机构运营。今年8月份,按照“双减”政策要求和省市部署,重新谋划布局,对全县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全面摸排和登记造册,发布《关于暂停全县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活动的通告》。进一步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停止审批学科类培训机构,全力压减学科类机构,对5所学科类机构转型或变更为非学科业务,建立更加严格的非学科培训机构准入机制。切实加强监管,规范机构运营,对培训机构办学行为进行随机联合执法检查。完善校外培训机构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推行使用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制定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对县内培训机构实行收费公示和黑白名单公示制度,逐步实施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指导各机构为参训学生购买校方责任保险,为学生人身安全提供兜底保障。引导各培训机构进一步加大办学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强化社会责任担当,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目前,全县举办的艺术类、兴趣类非学科校外培训机构17所,5所学科类培训机构正在压减转型。

  强化督导检查,建立长效机制。通渭县教育局采用校园巡查、推门听课、查阅资料、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多种方式,定期不定期对学校“五项管理”“双减”工作落实情况开展督查,查找突出问题,明确整改要求,推动工作落实。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对校外培训机构开展执法检查,应用“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国家“互联网+监管”平台等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多部门、多层级、多区域齐抓共管,常态化开展校外培训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同时,充分利用宣传媒体,进一步加大对科学教育理念和“五项管理”“双减”政策的宣传力度,坚持正确导向,合理引导社会、家长对“五项管理”“双减”政策的理解,增进社会共识。进一步完善责任落实、制度保障、家校协同、督导检查、社会监督,构建横向全覆盖、纵向全贯通的制度机制,打好“双减”工作持久战,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