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水利 惠民生 促发展 —甘肃省水利项目建设观察

 2022/04/28/ 09:34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王云祥

  甘肃建成了景电、引大入秦、盐环定扬黄、兴电、引洮供水一二期等多项大型水利工程,成功实施了黑河、石羊河、疏勒河等流域综合治理,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历史性解决了甘肃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和农业灌溉。昔日的白土山披上了绿装,戈壁滩变成了良田。

  水利项目建设步伐加快

  来到平川区水泉镇黄湾村黄河岸边,浩浩荡荡的黄河犹如一条宽阔的绸带,缓缓向前流淌。岸边的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建设工地上,工人们挥汗如雨,正在加紧施工。

  “这是全省水利重大工程,总投资41.76亿元,部分工程已逐步发挥效应。”白银兴电工程管理局党委书记贾汝锟说,该工程于2020年开工,计划今年8月底全部工程建成通水,建成后兴电工程供水范围将扩大到14.7万亩。

  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只是甘肃水利项目建设中的一个缩影。

  省水利厅总工程师贾小明介绍说,引洮供水一、二期工程的建成通水,彻底解决了甘肃中部五市、十二县的缺水困境。通过实施氟病改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累计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9034处,使475.6万户、1948万农村人口从此告别了肩挑驴驮、翻山越岭拉水吃的历史,喝上了干净清洁的自来水。

  全省建成了被誉为“中华之最”的景电一、二期工程,景泰、古浪、民勤和内蒙古阿拉善左旗6万公顷戈壁沙漠变成了良田。引大入秦工程,稳定解决了秦王川周边两市、四县区100余万群众和兰州新区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根据全省水情和水利发展形势,省水利厅提出了兴水远景,包括重点水利工程、调蓄设施、农村供水、水生态修复等十个方面,共谋划储备项目2140个,总投资3200亿元。其中2022年力争完成水利投资180亿元。截至目前,各地水利建设工程正在稳步推进。

  金融活水助力项目建设

  今年全省水利大项目建设,金融支持力度明显加大。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甘肃银行、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开展资金下乡,以多种方式支持各地水利项目建设。

  兴业银行兰州分行机构业务部产品经理张铃说,该行积极参与甘肃地方民生水利等重大项目工程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金融活水。近五年来,共协助发行政府专项债券金额541.21亿元,承销金额达107.5亿元。

  “在水利建设专项债方面,我行2019年发行首单绿色生态产业发展专项债20亿元,首单重点水利建设专项债10亿元,2021年发行引洮二期城乡配套供水工程专项债券4.5亿元。”张铃说,特别在服务甘肃水利大项目建设方面,兴业银行兰州分行紧跟经济转型升级机遇,把握新旧动能转化的市场机会,结合甘肃“十四五”规划,以政府重大工程建设和补短板项目为重点,推进专项债业务延伸,挖掘各地水利项目配套融资需求,做好“融资+融智”服务。

  记者了解到,为有效解决各地水利项目资金短缺问题,快速推动部分市县水利、水资源生态保护,中国水电四局集合资金优势,通过PPP、地方政府专项债、EOD、特许经营、股权投资+EPC等模式,助力甘肃水利事业投资、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针对水利行业缺钱、缺技术、缺效率三大瓶颈问题,大禹节水积极探索引入社会资本模式,实施了肃州区丰乐河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大禹节水集团副总裁崔静说,集团承建的肃州区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投资5410万元,阿克塞县抗旱应急调蓄水库工程PPP项目,合同金额3994万元。

  在甘肃推进水利大项目建设之时,大禹节水集团承建了引洮供水二期配套会宁县城乡供水工程项目、漳县西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EPC项目等大型水利工程,为推进全省水利项目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增粮扩绿惠民生

  修渠引水,让水资源短缺的甘肃陇中一带,展现出增粮拓绿的良好态势。

  “年轻时背着干粮住窑洞,依靠人工挖渠引水。”83岁的定西市安定区农民刘福回忆说,洮河水引到定西后,农村有了高大的白杨树,田地里庄稼碧绿,山上有了植被,家家户户都通上了自来水。

  水利事业的大发展,为全省粮食连年增产形成了重要支撑,2021年全省产粮突破1200万吨。 全省流域生态治理修复取得重大成效。经过对黑河、石羊河、疏勒河等流域综合治理,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石羊河尾闾干涸半个世纪之久的青土湖形成3~26.7平方公里的季节性水面和106平方公里的湿地。

  “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建成后,将有效补齐甘肃中部地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短板。供水范围包括靖远县、平川区10个乡镇的99个行政村,直接受益人口14.54万,规划受益灌溉面积45.51万亩。有效促进灌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延伸灌区农业产业链,也为平川区45万亩碳汇林项目进行供水,使区域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升。”贾汝锟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