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带农 助力发展放大招——延安中盛矿业集团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平凉煤炭资源开发

 2022/05/16/ 09:53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吴文刚
□ 吴文刚
中盛集团总部
甘肃中盛农牧集团有限公司产业扶贫分红现场  
矿区生产外景  
甘肃中盛农牧集团有限公司万只种羊繁育场

  “计划投资50亿元人民币,参与平凉市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项目,投资建设240万吨/年周寨南煤矿,投资建设500万吨/年灵台百里煤矿,实现煤炭分质转化项目。建设和转移中盛现代化农业养殖产业项目,以工补农增加投资20亿元,参与泾川县农畜牧产业链整体提升,使之成为中国一流肉牛生产加工基地。”围绕甘肃省委省政府“强工业、强科技、强省会、强县域”战略布局,延安中盛矿业集团公司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甘肃煤炭资源开发与农业产业化发展,助力甘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矿业开局打造品牌

  最近,在陇东地区,中盛公司要参与平凉市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项目的消息不胫而走,引来了各方的高度关注。

  中盛公司全称是延安中盛矿业集团公司。目前,该公司已在崇信县和灵台县分别完成了工商注册登记,成立了“甘肃崇兴华盛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甘肃润盛明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将按照“高起点、严要求”建设国内一流现代化矿井。

  从庆阳养鸡养羊深耕现代农业养殖多年,到跨行业参与矿产资源开发,中盛的这一大手笔是回归最初的主业主责。

  延安中盛矿业集团是一家集煤炭、铁路、投资和农牧等多个领域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创始人张华是一位有着从军经历、经过煤炭学校深造的普通矿工。1996年,张华创办榆林市神府矿井建设有限公司,经营榆林市榆卜界煤矿、金牛煤矿,并拥有两处千万吨级大型煤矿的矿权和股权,组织专业团队完成矿井初期设计报建。

  公司成立以来,张华始终秉持“齐创共建、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理念,坚持发扬“办好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助推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群众”的创业精神,按照“精勤、正信、笃定、高效”的企业文化精神,走过了艰难的历程,创造了今天辉煌的成就。

  延安中盛矿业集团核心企业是延安中盛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延安中盛”),是响应陕西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号召,贯彻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布局,立足于陕北煤炭产业链全方位发展而设立的公司。2008年延安中盛公司成立,是由张华先生、刘琦女士等共同出资一亿元人民币,组建而成的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煤炭生产、加工、销售为主要业务,同时投资能源、铁路等项目的综合型混合所有制企业。

  作为延安市最大的煤炭经营企业,2008年,延安中盛积极响应“政府主导,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的铁路建设指导思想,也出于以投资置换运力的考虑,投资一亿元参股太中银铁路建设,成为太中银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单位。延安中盛目前共设有综合管理部及能源生产部、建设工程部、人力资源部、购销结算部、财务管理部六个部门,专注于矿井建设、勘探开采、煤炭运销的能源型企业。

  延安中盛作为铁路运输大户,具备十分完善的铁路中转能力,分别在榆林市鱼河集装站及延安市子长瓦窑堡集装站进行装车发运,外运能力达400万吨/年。2016年开始配合陕煤外运整体布局,按照陕西省政府确保陕煤集团外运运力及专线站场的要求,国进民退,下属的集装站台划归陕西省煤炭运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中国铁路西安局有限公司统一运营管理。

  深耕农业彰显责任

  陕西做好煤炭资源开发产业,甘肃做好农业现代化养殖产业。延安中盛集团开启了庆阳的农业产业养殖项目发展。

  2011年初,中盛集团投身农业产业,在庆阳市建成3600万只白羽肉鸡和1000万只肉羊两个全产业链项目。2019年,在榆林市启动了1000万只肉羊全产业链项目。全力打造一家集饲草种植、饲料加工、鸡羊养殖、定点屠宰、精深加工、有机肥料、冷链物流、科研检测及终端销售为一体的肉鸡、肉羊现代化全产业链企业。目前,旗下有全资、合资子公司9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5家、市级3家。

  为推进农业养殖产业发展,延安中盛集团先后在西峰区建成国家肉羊品种测定站和国家肉羊核心育种场,与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研究所开展技术合作,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羊育种电子芯片,培育出了高繁和快长2个湖羊新品系,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肉羊核心育种场”。构建了肉羊育繁推一体化的商业化育种模式,成为甘肃省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成为百胜(中国)在全国唯一指定羊肉供应商,是香港华润、海底捞的长期供货商,列入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国家队运动员备战保障产品”和“甘味”特色产品目录,成为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官方肉类产品供应商。

  按照“煤产业起步、鸡产业做大、羊产业做强”的整体发展格局,公司立足庆阳、榆林实际,围绕当地产业扶贫的整体部署,构建全产业链体系,与合作社、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带动产业发展和助农增收。结合产业发展特点和帮扶需要,公司创新形成了“3+4”“3+7”等短期培训和“5天理论+3月实践”的中期培训模式,为广大农户提供菜单式培训,每年培训各类养殖技术人才2000多人。公司还积极探索参与实施的庆阳市“331+”肉羊产业扶贫模式,2018年、2019年中国羊产业企业扶贫先进模式入选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2019年企业精准扶贫专项50佳”案例、中国羊产业扶贫先进模式第一名,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被中国畜牧业协会评为中国羊产业企业扶贫先进模式。

  多年来,公司通过订单种养、保价收购、统一销售,带动发展饲草种植、规模养殖,多渠道增加收益,分享政策支持给企业带来的各种红利,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产业发展中,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33075户11.3万人,年均兑现分红6500万元,累计分红2.5亿元。公司董事局主席张华先生为庆阳市政协委员、甘肃省人大代表,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甘肃最美扶贫人”等荣誉。

  培育优势主动作为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围绕推进集团公司全方位的发展,公司遵循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形成了完整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年总产值达60亿元。

  公司现有员工2600多人,其中大专以上矿工、煤炭专业技术人员265人、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571人、硕士以上人员53人,核心管理团队82人,法律专家、政策专家、投资达人、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建造师、高级经济师、高级工商管理师等人才云集,均具备多年的行业实战经验。

  为适应公司在矿产资源、畜禽养殖等产业开发上的人才需求,构建各级人才培育体系,公司创办了中盛职业培训学校,与甘肃省职业技术学院、榆林学院等联合培养大中专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总结出了从招生、培训、实习到就业的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使用体系,工作在公司各个生产管理一线。学校还设立了分校,开设煤炭开采、安全管理和家禽繁育员、家畜饲养员、家畜繁殖员、动物检疫员、兽医、草业技术员等初级职业技能培训,创办了中盛网校——中盛大学堂线上学堂和钉钉远程培训系统,实现员工共享资源、线上线下异地同步学习交流。公司还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周占琴教授、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所研究员张莉和集团内部十余名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为专职培训教师。依托公司的多个煤矿、繁育场及屠宰厂、饲料厂等为实习基地,让学员们学习到全流程操作技术。

  抢抓机遇才能有更好更快的发展,才能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公司从联合育种、标准养殖、精准饲喂、精深加工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夯实当地肉羊产业发展基础,提高企业自身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能力,通过不断实践,逐步掌握了湖羊全基因组选育、核心群建立、种羊繁育、饲料营养、疫病防治等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成为中国跨地区湖羊基础母羊群体最大、种羊存栏量最大、育种体系最完善、屠宰生产线最先进的现代肉羊产业化全产业链企业,初步实现了产品溢价增值和自身持续盈利,具备了持续带动农牧增收的产业基础,为提供健康安全的怀羔基础母羊和保护价回收的带动能力,夯实了全面带动合作社发展规模养殖,实现增收致富有了实体支撑和产业基础。

  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参与养殖的合作社和农户越来越多,公司也积极参与产业链各个环节建设。先后与当地多个龙头企业、合作社联合,采用订单形式每年收购青贮玉米20万吨、燕麦草3万吨、苜蓿6万吨、其它干草5万吨,带动种植优质饲草10万亩、青贮玉米30万亩。引导当地农民组建清粪队、剪毛队、运输队和冷链物流,从业人员480余人,人均年收入8万元以上,吸纳本地员工1200多人,年收入6万元以上。养殖场(合作社)、屠宰厂累计流转土地4300亩,年支付租金370多万元,公司建立了“政府+企业+合作社+保险+银行”“五位一体”的肉羊产业发展新模式,托管经营肉羊标准化扶贫合作社175个,打造多个经营主体参与的适度规模经营,形成了可持续经营的产业良性循环发展体系。

  近期,瞄准甘肃推进建设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这一目标,公司将在参与做好平凉市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助推当地煤炭分质转化利用产业链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将煤炭产业的收益用于反哺农业。按照“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的理念,公司全力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进一步带动当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规模、按标生产,助推当地农业产业由增产向提质发展,为确保促进农民增收、乡村振兴奉献中盛力量。

  一路风雨一路歌,砥砺前行向未来。经过三十多年的创业之路和实践探索,延安中盛集团在发展煤炭产业上,有着深远的煤炭开发根基,专业的生产管理团队,雄厚的资源开发实力,丰富的政企合作经验,坚定的投资办企信心,无私的创业情怀和强烈回报社会的责任,他们将为建设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贡献中盛力量。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