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产业之路越走越宽——静宁县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观察

 2022/06/23/ 09:15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俞树红 段睿珺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俞树红 段睿珺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认定名单,我省静宁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成功入选。

  仲夏时节,记者走进静宁,探访该县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之路。

  开启农村融合发展之路

  静宁是苹果之乡,苹果栽培规模全国第一,品牌价值达到158.95亿元。2021年3月,静宁县创建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产业融合类型为农业内部融合型。

  “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创建,带动了全县经济发展,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82.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6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0911元和10080元。”静宁县委副书记、县长王蕾说,以苹果为主导产业的农业内部融合型模式基本确立,初步建成空间布局优化、产业链条完善、经营主体多元、利益联结紧密、组织保障有力的融合型示范园。

  静宁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位于葫芦河城川镇、威戎镇川区地带。

  走进该产业园,一排排厂房排列整齐,企业生产一家比一家红火。

  静宁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胡生平介绍,整个园区划分为第一产业果园、第二产业工业园区、第三产业旅游区,占地面积23295亩,辐射带动葫芦河流域和李店河流域威戎镇、雷大镇等15个乡镇。

  “示范园统筹苹果产业集群和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板块,构建‘一心引领、一轴贯穿、两带联动、多点发展’的空间布局。”胡生平说。

  “一心”即智慧果业科技创新及综合服务中心;“一轴”即现代农业产业园辐射带动轴;“两带”即葫芦河流域高新技术示范及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带和李店河流域山地有机苹果生产示范带;“多点”即果文旅融合休闲观光园。

  2021年,示范园苹果果园面积22160亩,苹果产量7.1万吨,果品产值5.4亿元,综合产值10.2 亿元,农业主导产业占园区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1800元,比全县预期平均水平高出1720元。

  深度融合是强链补链的制胜法宝

  在胡生平看来,“产业深度融合是推动示范园强链补链的制胜法宝。”

  “公司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抱团发展模式,通过种植基地、育苗基地、农产品物流园,为革新苹果种植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开辟了一条新路。”甘肃德美地缘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田积林说。

  一年来,产业园“生产+加工+营销+科技”的体系基本形成,种植规模化、加工集群化、营销品牌化、科技集成化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初步确立。

  “尤其农业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文化价值得到充分挖掘,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胡生平说,园区主导产业优势持续增强,产业园苹果种植品种结构及核心区、辐射区空间布局更加优化。

  据了解,该产业园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10个,“三品一标”认证面积比例达到75%以上。产业园建成规模化苹果加工原料生产保障基地,实现龙头企业下联合作社带农户、上联市场开发加工。

  胡生平介绍,园区果品智能分选、综合利用加工统筹推进,加工转化率达42%以上,苹果加工产业集群基本形成;苹果产业附加值明显提升,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以上,并构建了从产地到终端大市场的流通体系。苹果冷链仓储能力达到60万吨,冷链物流配送能力全面提升。

  产业融合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农民队伍。静宁县培养农民土专家543人、务果能手1210 人、持证农民技术员2622 人。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科技渗透产业融合的举措,使全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左右,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85%以上,果园新型机械作业率达60%以上。

  胡生平同时介绍,产业深度融合后,相互之间的利益联结更加紧密,特别是农民能够充分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构建互促共融综合产业体系

  农业产业融合离不开综合体系的建设。静宁县经过一年的大胆摸索,已形成以苹果产业为主导,果品加工、纸箱包装、冷链物流、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等二三产业互促共融的综合产业体系。

  “一产+一产——种养循环”模式。充分依托县域产业发展基础,加强果业与养牛业、食用菌业的互支互促开发,大力推进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果园建设,集成推广“畜-沼 -果”等成熟适用技术模式,探索推广“果木枝加工-食用菌生产-废料还田施肥”技术,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大力发展有机肥加工、食用菌生产,促进果、牛、菌产业循环互促。

  “一产+二产”模式。 示范园大力发展以果汁果酒为主的精深加工业和以纸箱包装为主的关联产业,果品加工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产业链不断延伸,产品附加值明显提升。

  “一产+三产——冷链物流”模式,使示范园冷链物流企业发展到100家,年贮藏能力60万吨;“一产+三产——文化旅游”模式,依托百万亩苹果生产基地、古成纪遗址和红色革命遗迹,发展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201 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1亿元……

  “示范园大胆创新优化管理模式,探索出集约化承包、契约化委托、股份制合作、互助化租赁四种经营模式。”胡生平说,这破解了农业低产低效问题,构筑了多元化、全方位、立体式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