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 山丹马场最亮“名片”

 2022/07/01/ 08:41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贾治堂 曹志政 张莉莉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贾治堂 曹志政 张莉莉

  山丹马场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冷龙岭北麓的大马营草原,地跨甘青两省,总面积329.36万亩,是当前世界最大和历史最悠久的马场,被誉为丝绸之路上的绿宝石。每年六七月是山丹马场最美的时节。祁连山的皑皑白雪,一望无际的油菜花,草原上成群的骏马,湖水倒映的青山,绿草如海、畜群如云,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一座山,一个马场,牵系着总书记的心。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丹马场大马营草原视察时强调,“保护好祁连山的生态环境,对保护国家生态安全、对推动甘肃和河西走廊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要正确处理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积极发展生态环保、可持续的产业,保护好宝贵的草场资源,让祁连山绿水青山常在,永远造福草原各族群众。”

  山丹马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作为一项政治任务高度重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底线和红线。三年来,山丹马场依托总面积达300多万亩的草原、耕地、林地,正朝着高质量发展努力。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今年43岁的刘国年是山丹马场一场四队队长,他说:“牧马20多年来亲身感受到山绿水清的生态变化。这几年,我在山上牧马时,时常能看到成群的岩羊、青羊等,这种景象在以前是根本看不见的。”

  6月23日,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记者一行回访了山丹马场。在马场的停车场记者看到,道路两侧停着来自各地的自驾游车辆,随处可见纵马草原的游客。

  近年来,山丹马场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的功能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首要位置,努力将山丹马场打造成祁连山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山丹马场一场党委书记樊力说:“山丹马场积极争取生态保护监测及科技支撑项目,利用‘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机制,完善生态环境综合监管网络,为山丹马场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举措和生态保护‘一票否决制’提供有力支撑。”

  在樊力看来,做好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是山丹马场发展的前提。山丹马场依据草地类型,年度天然草原生产力监测数据,科学核定天然草原载畜量,逐户核准牲畜养殖数量,清查超载情况,将减畜任务分解落实到连队和牧户,将任务完成情况与兑现新一轮草原补奖资金挂钩,并层层签订减畜责任书,明确减畜数量及期限,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强化补奖政策导向,确保减畜任务落实。

  三年来,山丹马场多策并举减轻天然草场压力。鼓励牧业职工从“牧马人”向旅游服务业转型,多渠道增加收入,真正做到“减畜不减收”。由于祁连山保护区内天然草原实施禁牧,保护区外草场压力增大。为此,轮牧已成为制度和职工的自觉行动。

  据介绍,目前,山丹马场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高寒草甸植被盖度达97.6%,山地草甸植被盖度达96.92%,温性草原植被盖度达80.61%。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野生动物种群大幅度增加。

  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目前,山丹马场青稞酒酿造、生态旅游等产业快速发展。

  中农发山丹马场党委办公室主任任培文说:“每个人都应该做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推动者。全场职工将继续发扬‘牧马人’精神,在‘绿色之变’中逐步实现‘富足之变’,让绿色低碳成为山丹马场最亮的‘名片’和最大的民生福祉。”

  山丹马场本着“因养而种、为养而种”的发展思路,依据国家牧草业发展战略,调整种植结构,增加人工牧草种植面积。目前,山丹马场坚持把生态旅游业作为企业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大力实施生态旅游提质增效五年行动计划,不断挖掘拓展产业培育空间。以马文化为核心,逐步打造形成牧马人精神文旅协同发展基地、河西地区乃至甘肃省的优质生态旅游景区。

  樊力说:“建设美丽幸福新马场,必须是以绿色为底色,以绿色求价值,以绿色谋幸福。做好做活‘生态+’文章,不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让山丹马场绿色发展的‘家底’更加殷实、更可持续。”

  “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开拓创新,扎实奋进,砥砺前行,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工作,把山丹马场建设得更美、更好。”任培文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