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圆梦小康 再谱新篇

 2022/08/30 09:14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房惠玲 通讯员 马艳 张辉文

  

凉州区金山镇集中收缩安置新民居示范点(凉州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房惠玲  通讯员 马艳  张辉文

  十年奋楫,凉州巨变;十载春秋,硕果累累。过去的十年,是乡村从富起来到美起来、强起来蝶变的十年,也是人民群众沐浴党恩、耕耘幸福的十年。

  这十年,凉州区把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首要任务,聚焦收入和“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抓住“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各个环节,全力实施精准扶贫,举全区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全省、全市一道迈入小康社会,开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篇章。

  圆了“安居梦”

  十年前,土木结构泥墙房;十年后,一砖到顶新民居。十年的风雨变迁,凉州区金山镇群众的居住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正在张罗着装修新房的金山镇小口子村村民赵成安和雷燕云夫妇,干起木工活来格外有劲儿。在国家补助政策的支持下,他们只花了不到一万块钱,就住上了新房。

  “我们去年把新房子登记上,今年7月份就交工了,这几天正装修呢!估计年前就能搬进去了。政府给我们修的新房子很漂亮,路也宽了,新的居住环境让大家住着很舒心。”雷燕云高兴地说。

  凉州区金山镇金山社区附近,正在建设中的金山小学,消除了孩子们上学的忧虑,卫生院近期也将同步建设,这让金山社区居住的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更有保障。今年,凉州区金山镇统筹资金5847万元,计划修建新民居376套,目前已建成100套并完成分配,剩余276套计划于9月底全面完成房屋主体建设,年内实现搬迁入住。届时累计搬迁村民将达到551户,占全镇常住户数的40.5%。

  凉州区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贫困群众拔除穷根的根本举措,“十三五”期间建成邓马营湖荣华新村二期移民安置点和古城小河、金山崖湾、新华石关三个收缩安置点。搬迁安置移民1369户5424人,在配套完善移民点道路、饮水、灌溉等基础设施的同时,同步健全完善学校、卫生院(室)、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体系。此外,加强移民后续服务管理,通过政策、项目、资金叠加扶持发展增收产业、务工就业,实现“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的目标任务。

  实现“稳收入”

  走进凉州区张义镇刘庄村,占地面积62.41亩的养殖产业园里,300多头牛悠然自得。不远处,同步建设的刘庄村收缩安置点已初具规模。

  凉州区张义镇刘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国鹏说:“政府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搬下来以后,刘庄村主要发展种植和养殖产业,种植马铃薯、小麦、大麦和玉米为主的农作物,养殖以牛和羊为主。凉州区政府还给我们配套了一个千头牛场,让有意愿的老百姓入园进行养殖。下一步我们还会继续配套羊养殖产业园,发展一些大棚产业。”

  据了解,凉州区在“搬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上持续发力,张义镇依托2022年凉州区农村住房改造建设补助和农业产业发展奖补扶持政策,实施刘庄村收缩安置点及养殖产业园建设项目,新建民居65座,配备完善生活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牛养殖产业园区1处。项目建成后,采取“乡村振兴公司+产业园区+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成立4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基础母牛700头,通过农户自行养殖收益和入股代养分红“双向选择”方式,户均饲养母牛10头,每年向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入股农户分红,实现农户和村集体经济“双收益”。

  产业结构“现代化”

  凉州区黄羊镇上庄村是凉州区乡村建设的一块“金字招牌”。近年来,上庄村党支部抢抓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机遇,引导群众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中闯出了党建引领促脱贫、建新村的“上庄模式”,让“全国文明村”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凉州区黄羊镇副镇长、上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杨斌告诉记者,上庄村党支部积极谋划引进青岛恒泽水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上庄村智慧农业产业园项目,建成包括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区、智能温室特色种植示范区、智慧农业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及信息化工程的智慧农业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

  记者了解到,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凉州区立足长远发展,统筹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等乡村五大振兴。特别是在产业振兴方面,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深入实施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加快“三大特色产业带”建设,大力发展“10+N”优势主导产业。

  近年来,凉州区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牵引带动“三农”工作,实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业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农民增收渠道更加稳定,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