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固区:“空壳村”变“实业村”

 2022/09/06 10:55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牛占虎 通讯员 宗韦利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牛占虎 通讯员 宗韦利

  “今年桃树第一年挂果,预计采摘北京7号、农民9号、白凤桃等优质‘水蜜桃’5万多斤,收入近40万元。”兰州市西固区四季青街道光月山村党支部书记徐仲江高兴地说。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这条乡村振兴之路,光月山村越走越宽广。

  近年来,西固区撬动特色产业,积极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出“村集体+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专项整治撂荒耕地,通过种植特色作物增收致富,把撂荒地变成希望的田野。

村民富不富 关键看支部

  “村民拿起金锄头,小康生活不用愁。”光月山村在提升村基层党组织整合乡村社会能力上不断推出创新举措,根据村内党员的自身特点,村党支部对全村党员设岗定责,设置致富带头人示范岗、人居环境整治岗、治安维护岗、社情民意岗……把工作细化给个人,激励党员干事创业精神,让党员有“位”更有为。

  不仅如此,村党支部还在坚持和完善党内组织生活的基础上,建立党员联系户制度,全村200多户,户户有党员联系,个个党员都有联系户,进一步推动了基层党建和基层公共服务的紧密结合。

  好书记“当家带路”,好制度“落地生根”,好资源“倾斜下沉”。

  自2019年成立月山富林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来,村党支部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开发“党员示范田”,切实把党员转化为懂种植、经营、管理等的新时代新型农民。

开好农业“药方子” 丰盈村民“钱袋子”

  2020年9月,光月山村顺利完成了灌溉用水上水工程项目建设,新建成一座蓄水量约5000方灌溉用水蓄水池、2840米上水管网,灌溉面积达1000亩左右,上下水一体双循环,灌溉管道直通田间,彻底解决了农民“靠天吃饭”的窘境。

  千亩采摘园灌溉用水问题一经解决,不仅高原夏菜种植效果显著,农作物生长势头也愈加良好。

  丰收还要效益好,好货如何卖好价?光月山村党支部积极推动村级冷库项目,建设一座占地5亩、库容1500方、储藏能力300吨的节能机械式冷库,用于村集体和农户的水果、蔬菜、百合等农产品保鲜储藏,使农产品的预冷、加工、存储、运输、配送实现本地化,推进光月山村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项目。

  为给农产品找销路,光月山村党支部书记徐仲江带领党员主动对接西固区内及周边批发市场,建立“党组织+专业合作社+市场”的营销模式,实施“农产品+电商”“农产品+新媒体”销售模式,拓展农产品的销售市场,有效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了村民致富增收。

把绿色作为“底色” 把乡土气作为“特色”

  这几年,西固区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与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等工作相结合,开展“变废为宝”村容村貌提升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推进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实现重点部位生态建设突破性进展,重要区域生态修复取得良好成效,构建共建共享的城乡绿化新机制。

  光月山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坚持以良好家风带淳朴民风促文明乡风,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化农民、涵养乡风,发动村内“五老”的作用,践行“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的宗旨,发扬“勤学慎思”“笃存忠厚”的传统家风家训,定期开展道德评议、“文明家庭”“最美母亲”“好媳妇”“好婆婆”“好邻里”评选等活动,组织评选出模范家庭,引导村民以爱家庭为基础,热爱自己的家乡,崇德向善蔚然成风。

  为进一步增强游客体验感,光月山村组织党员群众清理村内“三堆、十乱”,严格按照西固区委、区政府安排,以创建清洁村庄全域覆盖为目标,集中精力开展清洁整治行动,推广“户分类、村收集、镇清运、区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建成旅游公厕1座,配备专用垃圾箱15个。同时,统筹实施植树造林、道路绿化工程,每年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在村庄沿线道路、集体林地栽种绿植,提升生态绿化水平。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