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科技赋能推动薯业发展

 2022/09/21 11:28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丁陆军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丁陆军

  定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走过的是一条依靠科技不断创新之路,从“洋芋工程”到产业转型升级,从“中国马铃薯之乡”到“中国薯都”的嬗变,无不依赖于科技的支撑引领。科技的光芒照耀陇中大地,科技为马铃薯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20年,由定西市科协牵头,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甘肃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共建定西马铃薯产业技术协同创新基地。立足定西区位、生态、资源、产业优势,进行马铃薯育种试验示范和科研研究,在马铃薯产业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及瓶颈问题解决中开展技术创新专题讲座及专业技术培训5期,协助单位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技术骨干,对定西马铃薯产业后备力量人才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马铃薯产业技术协同创新基地科技团队,以解决马铃薯种质资源卡脖子问题为己任,在马铃薯种质资源引进、筛选及利用工作中,加强与国际马铃薯中心、国家马铃薯改良中心等10个国内外科研院校和美国、俄罗斯等6个国家交流与合作,广泛引进抗病毒、早中晚熟、食用型加工型等宝贵的亲本资源56份,极大地丰富了定西市农科院的种质资源库,对育种基础性研究以及重点育种项目提供了长期稳定材料。经过科研人员的潜心研究,掌握每一份种质资源的特征特性,挖掘种质资源的特异基因,利用种质资源累计配置杂交组合400个,创新优良中间育种新材料20份,对定西马铃薯新品种培育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了有效提高马铃薯杂交结实率,马铃薯产业技术协同创新基地科技团队开展院地协同合作,针对影响杂交成功率的瓶颈问题及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精心设计试验方案,通过调整杂交亲本所需的光、温、水、肥等因素,钻研创新杂交方式及杂交技术,开展不同单项试验研究10项,使原本只有5%—7%的杂交结实率提高到15%—20%。在新品种选育中,采用传统育种技术及生物技术相结合方式选育出淀粉加工型、全粉加工型、鲜食菜用型、炸片型等6个马铃薯新品种,经济效益显著。基地以人才引进为纽带,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持续推动试验研究、示范推广,促进科研成果落地生根,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了科研成果在定西的开花结果,为定西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也为全国马铃薯发展贡献宝贵经验。真正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应用,为全市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和科技支撑,注入了强劲动力,有效促进了区域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