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石成金” 戈壁荒滩变绿洲

 2022/09/22 10:08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李明娟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李明娟 通讯员 梁晶蕊 李晓靖 肖红梅

  8月26日,国网酒泉供电公司探索实施的《“电石成金”打造戈壁生态农业示范区,助力戈壁荒滩变绿洲良田》项目入围2022“金钥匙·国家电网主题赛”进行线上直播路演,并入选面向SDG的国网行动,最终荣获国家电网主题赛铜奖。这是致力服务地方发展与创新创效的成果,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生动实践。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指出“甘肃光照充足、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发展现代特色农业”“要在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方面下功夫,发展高附加值的节水农业、旱作农业、设施农业”,为甘肃农业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

  酒泉市是典型的戈壁绿洲城市,戈壁荒漠及沙化土地占到当地土地面积的74%。近年来,酒泉市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探索“在戈壁滩上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在未利用土地上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在人工设施内打造中高端产品、跳出传统耕地实现农民增收”的新路子,建设戈壁生态农业示范区,把“风吹石头跑”的戈壁荒漠变成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作为驻地央企,国网酒泉供电公司主动与政府相关部门对接,聚焦戈壁生态示范区建设难度大、高寒荒漠与缺水环境限制、专业技术需求强烈等实际问题,深挖戈壁农业与新能源优势资源,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助力沙漠戈壁变绿洲良田。

  戈壁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少不了电,项目落地更是需要配套电力前置。酒泉供电公司以“专班专访”的方式提前跟进园区建设进度,成立柔性业务支撑团队为县、乡产业园区规划项目开展提供技术支撑、资源配置服务,通过移动作业终端等便利化手段现场为用户提供可视化供电方案,极大缩短业务办理时间。同时,在为产业园区接上用电专线的基础上,对产业园区供电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提升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截至目前,园区内用电容量达18000千伏安,年用电量达到68万千瓦时。

  2022年4月,酒泉供电公司与政府、产业联合在中国—以色列(酒泉)绿色生态产业园建设800KW屋顶分布式光伏,形成光伏连廊,同步建成占地面积56亩的大型育苗中心,共同搭建绿色产业结构和低碳能源供应体系。

  “我们园区内温棚都采用智能控制系统,运行稳定且省时省力,2022年我们又改造了112座日光温室,有了充足的电力支撑,上半年经济效益就增长了30%。”酒泉总寨戈壁生态产业园管委会主任闫生军介绍。

  园区蓬勃发展、效益不断提升的背后,不止有可靠的供电,还有绿色低碳的“绝招”。园区采用了新型光伏吸热面板,白天吸收太阳能,为蓄水罐内的储藏水加温,晚上将热水输送到地下管道循环散热,给农作物提供适宜生长环境的同时合理利用珍贵的水资源。

  “我们和园区一起研发了智能管控平台,配合光伏发电特点,线上线下相结合管控农作物生长,很实用。”国网酒泉市肃州区供电公司肖红梅所说的智能管控平台,是双方通过应用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先进生产技术,搭建的“云端管理+终端自治”交直流混联微能网。通过这个平台对农作物的除虫、施肥、控温、补光等过程进行管控,能够24小时随时使用或间歇使用,相对传统农业方式不但实现增产增收,客户订单也由季节性订单变常年订单。

  从土结构温棚到高标准智能化玻璃温室,从增温块御寒到太阳能电暖炕取暖,从人工种植护理到远程监控……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酒泉戈壁生态农业走向数字农业新时代。

  国网酒泉供电公司构建城乡供电服务一体化融合模式,巩固“政企农协同”服务体系,实施网格化服务和数据主人制管理,以“线上联系问需求、线下指导服务上门”的方式持续保障供电,用不间断、不打折的跟踪服务为戈壁农业发展添彩助力。

  如今,酒泉市政府已先后引进了215家农业企业、368家专业合作社参与戈壁生态农业建设,为戈壁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原来的戈壁荒滩变成了“庄稼地”,并且初步形成了集育苗、种植、生产、分拣、包装、仓储、冷链、物流、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园区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实现了“变废为宝”“化茧成蝶”。酒泉市肃州区也成为了全国最大的戈壁设施农业生产示范县、戈壁生态日光温室基地和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示范区。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