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承诺考试“保过”——以案说法不过就退款!真的能退吗?

 2022/09/22 11:59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苏叶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苏叶

  案例:2021年初,王女士为了让第二年参加全国艺考的女儿取得好成绩,准备请人为她进行艺术辅导。可王女士担心市面上的培训机构会因疫情反复无法按时授课,于是千方百计托人打听,终于认识了在同一小区居住的某艺术院校老师张某,并请他为女儿进行一对一辅导。由于王女士的女儿一心想要考进国内某知名艺术高校,所以双方一开始便在合同中约定了“保过”条款,如果王女士的女儿一年后未能如愿被该艺术高校录取,张某退还全部授课费用。之后的一年中,张某按时为王女士的女儿进行辅导,疫情期间也从未间断,但她还是没能通过艺术考试。伤心失望之余,王女士屡次要求张某依约退款,但均无果,于是一纸诉状将其诉至兰州市西固区法院。

  受理案件后,被告张某辩称自己一年来尽心尽力,已经按照合同中约定的时间和次数履行了自己的授课义务,原告之女没有通过考试完全是由于其在考试时发挥失误,与被告没有任何关系。令法官不解的是,被告作为长期从事艺术辅导工作的专业人员,应该知道考试结果会出现各种可能,为什么还会在订立合同时承诺“保过”呢?原来,被告张某从一开始就认为合同中的“保过”条款违背了权利义务对等原则,属于显失公平,故在答辩中请求法院撤销该条款。办案法官向被告详细阐释了法律的规定,被告也承认自己在签订合同时过于轻率,同意依约退款。最终,双方在法院主持下达成了调解协议,由被告分期向原告退还授课费用,这起案件得到了妥善化解。

  现在各种培训机构层出不穷,考研的、考公务员的、艺考培训的……这些培训机构为了吸引更多生源,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个性化、一对一、考不过全额退款等等,让“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很难不心动。那么,培训机构的保过协议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如果考试没过交的钱真的能退回来吗?我们邀请甘肃正步律师事务所的姜剑霄律师来以案说法。

  记者:培训机构的保过协议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姜律师:其实保过协议书是属于合同的一个范畴,那么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只要合同签订的双方是真实的意思表示,平等自愿签订协议,并且协议的内容未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那么该协议就是有效的,但是签订协议书的时候,依据《民法典》第146条的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也就是说,双方必须如实反馈自身的现状,如果存在隐瞒该协议书无效。

  记者:签了保过协议没通过,能退款吗?

  姜律师:报考人明知道不满足报考条件的,不支持全额退款。比如说,有人在报培训班的时候会隐瞒自己基础差的问题,这就可能导致培训班在做方案时出现没有针对性的情况。而根据一般的司法判决经验,培训费用可能就不会按照协议书的内容全额退款了。再一个就是,培训机构存在故意隐瞒真实通过率,导致学员轻率签订协议书,这样的话学员是可以要求全额退款的。《民法典》第149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根据这个规定,如果是培训机构明知学生本身的基础差,根据经验本可以明确告知学员辅导不显著性,但是培训班却没有如实告知,从而导致考试未通过,学员是可以要求全额退款的。

  记者:本案中的“保过”条款是否属于法律上的“显失公平”?

  姜律师:《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可见,构成显失公平既需要一方有“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的主观要件,又需要产生“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客观结果。而本案中,被告作为艺术院校教师,在艺术辅导方面的工作经验和判断能力应明显优于原告,故在被告无任何证据证明原告在订立合同时有乘人之危等情形的情况下,合同中的“保过”条款应当认定为原、被告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加之条款内容并未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应当受到法律保护。

  记者:家长在与培训机构签订书面合同时应该如何避免后期纠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姜律师:家长在签订类似保过班的培训协议前,一定要审查该培训机构的营业执照及办学许可证,并多方了解培训机构的办学质量与声誉。最好通过企业信息咨询网查询机构的工商注册信息,也可通过法院信息网的文书,查询该机构是否涉及法律诉讼,同时可以要求培训机构出具执照原件,如果是参加有资质的培训学习,要查看培训或者教育机构的办学许可证。还要仔细看清合同内容,所谓的“不过退钱”的承诺大多都是附条件的,在发生纠纷后,法院一般会依据合同的约定进行判决。需要注意的是,在报培训班时,签订培训合同要细心,对中途可能出现的情况更要事先约定,特别是留存收据、合同、广告等,万一培训班承诺不兑现,可作为维权的有力证据。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