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成功创建全省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纪实

 2022/11/08 10:33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薛巍敏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薛巍敏

鸟瞰崆峒山(平凉市林草局供图)

  11月3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了新一批26个“国家森林城市”名单,平凉市位列其中,也是甘肃首个获批命名的“国家森林城市”。

  从2016年开始,平凉市开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新征程,组织动员212万市民广植树木、播撒绿色。经过多年努力,实现了“推窗见绿,出门进林”“车在树下走,人在景中行”的美丽画卷。

改变,绿满大地

柳湖公园一角

  多年前的平凉,风沙肆虐、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历届平凉市委、市政府以造林绿化,改善民生为己任,硬是在千沟万壑、荒山秃岭上干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平凉大地上铸就了一座又一座丰碑,形成了泾川造林精神、庄浪梯田精神等,走出了一条生态与民生、绿色与产业协调发展的路子。

  2017年2月,一场声势浩大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动员誓师大会在崆峒山下、泾水河畔召开,市、县、乡、村四级总动员,逐级成立领导小组,吹响了平凉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集结号。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一场党员干部带头和群众积极参与的大战役和持久战。

  “我们在植树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深挖一个坑,选壮一棵苗,浇足一桶水,铺好一张膜的‘四个一’模式栽植。”庄浪县南湖镇党委书记孙焕介绍,为了确保栽植的质量和进度,镇上建立了由科级干部包片包区域,驻村干部包村包地块,村社干部包点包农户的三级包抓责任制,加快推进造林进度,确保栽植质量。

  如今,全市累计完成造林绿化300多万亩,累计投入资金37.72亿元,年均造林面积和资金投入均比创建前翻了一番。建成万亩以上绿化工程37处48.8万亩,千亩以上绿化工程241处65.89万亩,乡土树种使用率达到86.93%,树种丰富度全面达标。同时,每年投劳100多万人次,义务植树700万株以上,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7%。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69平方米,城市面貌和城市生态显著提升。

惠民,绿色增收

标准化生产的“静宁苹果”

  平凉作为全国优质苹果最佳适生区,发展特色经济林果,不仅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也是改善生态环境的绿化树。

  “眼下,我们家乡生态环境变好了,苹果种植面积增加了,果品质量提高了,销售顺畅了,我们农民的收入也逐年增加了。”看着自家丰收的苹果,静宁县果农魏九江喜上眉梢。

  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中,平凉按照建设全国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和全国苹果强市的目标,全力加快扩量提质创牌增效步伐,种出了以“静宁苹果”为代表的平凉苹果品牌,培育了覆盖生产加工销售全链条的静宁苹果百亿级全产业链典型,实现了“小苹果”向“大产业、大品牌”的跨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截至目前,平凉市苹果栽植面积达到151.94万亩,年产量210万吨,产值95亿元,年直接出口鲜果3万吨以上,出口创汇超过3000万美元。全市20万农家子弟依靠苹果圆了大学梦,70万贫困人口依靠苹果实现了脱贫致富。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全力发展苹果产业的同时,平凉市依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积极发展以核桃、梨、花椒为主的特色经济林产业,培育壮大林下经济,充分利用林业政策性金融贷款推进林果产业发展,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走出了一条统筹生态民生林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守护,绿水常青

2022年崆峒区白庙北面山义务植树点

  “保护好这一方绿水青山,就是给子孙后代留下的一笔宝贵遗产!”这是平凉全市200多万干部群众不变的坚守。

  林长制在我省落地以来,平凉市设立市级总林长2个、市级林长7个,县级总林长14个、县级林长95个,乡级总林长204个、乡级林长1378个,村级林长3562个,织密织牢林草资源管护网络,以“林长制”促进“林长治”,提升了林草资源现代化管理水平。

  平凉关山林管局玄蜂山林场护林员任兆伦表示:“我的父辈都是农民,栽树种果务农一辈子,我想把父辈的精神一代一代的传下去,让关山不断地变绿,成为绿色关山,造福我们下一代人。”

  如今的平凉,满眼山川绿、到处花果香。一座“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水欢林茂、四季宜人”的森林城市,成为黄土高原上的最美画卷。森林城市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平凉市将持续发力,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加快建设绿色开放兴业安宁幸福新平凉。

  “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切实巩固扩大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成果,坚持在大地植绿、心中播绿,用绿色的理念、绿色的风采和绿色的韵律书写更加动人的城市赞美诗,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奠定坚实生态基础。” 平凉市林草局局长杜勤科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