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行动│嘉峪关公安:用心用情用力书写“百日行动”平安答卷

 2022/12/14 18:04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通讯员 赵旦

  “以前村里人有了矛盾纠纷,经常导致小问题演变成大矛盾,现在有矛盾就可以及时找民警、社区的同志来调解,很多小矛盾、小问题都能在第一时间解决。”文殊镇“治安户长”崔帷明说。

  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开展以来,嘉峪关市公安局聚焦“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工作目标,推动建立了多维、立体的矛盾纠纷解决体系,及时效消除隐患、化解矛盾、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幸福感。

  构建安防体系新模式

  “热情服务,解决困难,民警对待群众越来越贴心了,群众对公安工作也就更加理解支持了!”紫轩社区居民冯应军老人的一番话,让人深感嘉峪关市不断加强社区警务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

  嘉峪关市公安局坚持以党建引领,着力整合资源、明晰责任、理顺关系、靠实责任,以党建平台带动网格治理,以党建发展夯实社区警务,坚持把社区警务打造成社会治理第一平台、维护稳定第一防线、服务群众第一窗口,建立形成党群、网格和警务“三融合”的共治格局。

  推行因地、因时、因治安特点、因发案规律灵活弹性工作制,把警力优先部署到案件高发时段、防范薄弱时段和便民服务时段,做好治安防范和服务群众工作。注重强化社区警务工作导向,将传统意义上“多破案、多查处、多打击”的考核方式转变为“少发案、少伤痛、少损失”。积极推动警务前移,变“被动警务”为“主动警务”,最大限度将警力推向社区、推向群众、推向治安要素会集点,使民警走出办公室、走向街面、走进社区、融入群众。

  坚持“理念更新、内涵更广、管理更强、机制更活、基础更牢、队伍更精”的工作要求, 在社区引入智能识别技术,创新社区安防视频大数据,实现“社区民警专职化、信息采录精准化、社区警务信息化”工作流程,促进社区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全面提升了社区安防等级,提升求助服务信息交流的实效性,及时推送警方预警, 有效预防和减少重特大案事件发生。

  完善矛盾纠纷排查新路径

  “我们通过走访入户,真正了解掌握群众的急事难事,变‘大水漫灌’为‘精准号脉’, 把群众诉求强烈的每一件事抓实办好,让群众实实在在获益。”嘉峪关市公安局建设路派出所民警介绍道。

  嘉峪关市公安局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模式,设立社区调解室,通过选聘“治安护长”、吸纳综治队员、志愿者、物管等网格力量,及时掌握矛盾纠纷,多级联动,前置干预,努力做到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依托网格员、管区民警、平安志愿者等“一格五员”资源, 结合“精准帮扶”、“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工作,针对劳动争议、医疗纠纷、环境污染等重点领域,组织民警进村组、进单位、进企业、进重点矿区、进行业场所,广泛摸排摸排线索,解决好群众身边的小事微事、急事难事,有效防止“小矛盾”演变为大问题,小事情酿成“大事件”。

  按照“谁办理、谁负责,谁调解、谁负责”的原则,上门入户回访。定期把社区积极分子、调解的部分当事人请回来,增进相互了解,倾听群众意见,了解合理诉求,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促进警民和谐,达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市区”的社会效果。

  搭建服务群众新渠道

  “警察同志和我们一起巡逻执勤,还对我们进行业务指导,对我们帮助特别大,安全感不断增强。” 建林社区安保工作人员张保成竖着大拇指说道。

  全市公安机关延伸群众工作触角,厘清工作重点,构建起“公安领导、社会协同、多方参与、共同管理、服务保障”的工作体系,充分发动群众力量, 挖掘全民参与治安防控的潜力,开展邻里守望互助、居民自防等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工作,对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留守老人等困难群众采取户籍证件上门服务、巡回服务和代缴代办等服务。

  全市各派出所落实社会面巡逻防控机制,每日由社区民警组织专职巡防队伍、保安队员,在巡区内开展“有警接警,无警巡逻”的常态化勤务,构建了街面巡控、单位安全守控、社会面视频监控、社区安全防控、居民楼院联控,组建治安巡警、专业保安、专职综治员、单位内保人员、楼院看护人员、城管执法人员、城乡公交和出租车司机、社会管理志愿者、党政单位干部职工及乡村社区“五老人员”等十支队伍,全力实现社会共治多元化。(通讯员 赵旦)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