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 乡村建设绘新景 兴业富民促振兴

 2022/12/21 09:12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房惠玲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房惠玲 通讯员 张辉文 马艳

  干净的水泥路面,整齐划一的新民居,生动写实的彩绘墙,院落前树成荫花成簇……走进武威市凉州区,展现在眼前的是“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秀美乡村新画卷。

  今年以来,凉州区立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努力构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幸福美丽农村,不断在内涵和外延上“精耕细作”,着力打造内外兼修的美丽村庄。

  加快乡村建设 提升基础设施

  走进凉州区长城镇十二墩村,处处景美如画。自从开启乡村“美颜”模式后,村民们切实感受到了生活上的新变化。

  十二墩村三组村民张梅花欣喜地说:“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给我们把乡村建设得这么美丽,出行的路修好了,路灯也装上了,房子全部盖成了砖瓦房。晚上我们就跳舞、唱歌,心情都非常舒畅。”

  自2021年9月被推荐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以来,十二墩村通过实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培育文明乡风,提升村级服务能力,使广大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显著改善,为打造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幸福美好新家园注入了振兴力量。

  近年来,凉州区美丽乡村建设在全面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上狠下功夫,硬化自然村组道路1208公里,铺设饮水管网881.15公里,改造提升农电线路989.8公里,累计改造清洁暖炕5.48万个,实施分散农户清洁取暖改造3000户,新建续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5座,累计达43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1.3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9.52个百分点。聚焦群众多元化需求,对文化娱乐、健身休闲等设施进行改造升级,不断补齐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让村民住上安全房、踏上平坦路、喝上干净水,以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码美丽乡村民生温度。

  抓牢特色产业 促进农户增收

  眼下正是大棚西瓜成熟上市的季节,在凉州区大柳镇西瓜产业园,崭新的智能化西瓜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瓜农们忙着采摘、装运、销售西瓜。

  产业强起来,日子甜起来。近年来,大柳镇因地制宜探索出了村集体经济“产业带动型”的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大棚西瓜,现在凉州区大柳镇的西瓜已畅销全国。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一年,凉州区紧紧围绕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把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坚定不移走产业富民路子,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发展现代农业,深入推进“三大特色产业带”建设,大力发展“10+N”特色优势主导产业,着力夯实农民增收致富基础。2022年,全区脱贫户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到13799元,增速12.8%,脱贫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聚焦三大革命 提升乡村风貌

  “用了快一辈子的旱厕,没想到还能用上这么干净卫生的厕所。”说起家里的厕所,凉州区松树镇上二畦村村民任菊花说,这都得益于农村无害化户厕改造政策。事实上,拥有任菊花这种感觉的人并非孤例。

  2022年,按照“改一户、成一户、用一户,保证四季能够正常使用”的目标要求,凉州区共新建户厕1263座。截至目前,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1.8%,废旧农膜回收率达71.3%,尾菜处理利用率达50.4%。累计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42座。累计完成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181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1.32%。

  一组组数字、一件件实事、一个个亮点,展示了凉州区在“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污水革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中做出的努力。

  注重宣传引导 提升文明素养

  美丽乡村,不只美在村景,更要丽在人心。走进凉州区金沙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巾帼家美积分超市,货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每件商品分别标注着相应的积分,居民们在积分超市认真挑选着自己心仪的物品。

  截至目前,凉州区共规范运行64个“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引导群众用辛勤劳动和文明行为换取荣誉积分,让“小积分”兑出人居环境整治“大成效”。全区442个村全部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 不仅如此,为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凉州区各村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持续开展治理高价彩礼专项行动,整治婚丧大操大办、薄养厚葬和封建迷信等不良习俗,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弘扬社会新风,为美丽乡村建设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新希望播种在沃野田间,新动能孕育在美丽村落。青山绿水之间,秀美活力的乡村新貌愈加清晰,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正在广袤的凉州大地上徐徐铺开。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