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一条路 成一片景 富一方百姓——甘谷县安远镇“四好公路”助力乡村振兴

 2022/12/29 12:19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吕霞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吕霞 通讯员 骆诚

  甘谷县安远镇三林合村,以前不管是村庄里的路,还是村子通往外面的路,都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记得小时候上学遇到下雨天,走路鞋子就会陷进泥水里,到了学校个个都成了小泥人。现在好了,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通向家家户户,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该村村民王伟竖起大拇指,为家乡跨越发展的道路“点赞”。

  “近年来,甘谷县安远镇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为目标,建设‘四好农村路’,大力实施县乡公路改造、路基路面拓宽、村社道路硬化、危桥改造、安全生命防护等工程,不断完善农村物流网络,推动城乡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目前,安远镇农村公路总里程约达到190公里,进一步推动了当地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助力乡村振兴。”安远镇党委书记汪建全说。

  乡村振兴,交通先行。为破除制约发展的交通落后“瓶颈”,安远镇提出了“构建大交通”发展战略,并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先导工程,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一张以镇区为中心、以村组为节点的交通网络正在不断铺开。同时,全镇将交通建设与乡村振兴、旅游开发、美丽乡村等工作相结合,推进综合交通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体化,确保农村公路“建成一条、达标一条、见效一条”。加快补齐农村交通供给短板,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重点解决通硬化路、通客车等问题,截至目前,安远镇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5条,总里程达到137.854公里,支持建设乡村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约72公里,进一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在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中,安远镇实现了从“通达”到“安全、便捷、舒适”的转变,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安远镇镇长王慧敏介绍,安远镇针对性地对“畅返不畅”情况进行了摸排和调研,分类了解具体情况,进一步细化任务台账,确保乡村“最后一公里”出行畅通。逐年提升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设施,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提质扩面,实现乡乡都有美丽农村路。全镇因地制宜推动农村公路加宽改造,完善安保设施,不断加快推进沿边地区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推动具备条件的村组通硬化路、通客车,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提供有力支撑。

  农村公路品质高、网络畅、服务优、路域美,提升了广大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据介绍,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安远镇坚持路域环境治理与村容村貌改善同步实施,持续推进“路田分家”“路宅分家”,将“四好农村路”示范镇打造成推动“三农”工作的金字招牌。选聘配备了36个固定道路养护员,明确了镇、村、员的相应职责,实行了“划段挂牌、责任到人”的管理办法;深挖彰显本镇特色的公路发展历程和人文底蕴,推动优秀公路文化传承和创新;按需依法依规设置乡道、村道限高、限宽设施及警示标志,将爱路护路要求纳入乡规民约和村规民约;在重点路段配备电子眼、测重地磅等,推进“有人养路、有钱养路、有人管路”的工作格局。

  同时,安远镇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和管养体制改革,加快形成了权责清晰、齐抓共管、高效运转的管理机制和以各级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资金保障机制。全镇将农村公路建设和一定时期的养护进行捆绑招标施工方,通过签订长期养护合同、招投标约定等方式引导企业参与,提高公路的养护机械化水平。通过设置多种形式公益性岗位,吸收农民群众特别是贫困户参与农村公路建设、养护。推广将村道日常养护交由农民群众承包,鼓励农民群众参与配套设施的经营维护。

  一路通,百业兴。当前,安远镇已建立了优质高效、开放共享的运输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体系。

  据汪全介绍,安远镇同时还扩大了农村客运覆盖范围,建立了农村客运可持续稳定发展长效机制,实现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有收益”。采取城市公交延伸、农村客运公交化运营、农村客运班线、区域经营、预约响应等客运模式,全镇支持农村客运车辆代运邮(快)件,逐步将管理、养护、客运、货运、物流、邮政、供销网点、快递、电商等多种服务功能整合融为一体,提升站点覆盖率。截至目前,共有站点37个,实现了百分百覆盖。畅通的路网,有效解决了巩川村樱桃种植基地、王马村蘑菇基地、大城村“阳光玫瑰”种植基地发展的燃眉之急。

  如今,一条条“四好农村路”如丝带般在安远镇乡村间蜿蜒延伸,村与村连网成片、组与组路路相通,安远镇已开启了乡村振兴新征程。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