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古区:走出质量兴农产业振兴新路

 2023/01/05 09:35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牛占虎 通讯员 文尧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牛占虎 通讯员 文尧

  如何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奋斗目标,兰州市红古区立足实际,做好结合文章,厚植文化元素,夯实产业基础,在推进乡村振兴中走出了一条质量兴农、产业振兴的新路子。

  抓好结合赋予“新内涵”

  去年以来,红古区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城镇和村庄规划引领,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改造提升农村公路20公里,完成清洁取暖及户厕改造2200户,打造乡村建设示范村6个、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中心镇区功能区建设和形象提升进度,新建5G—700M乡村网络基站32个,启动王家口加油气站、花庄加气站、普通国省道超限检测站及窑街、平安综合枢纽站项目,推动镇村公共服务一体化。

  红古区提出,今后将重点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结合文章”,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全面推动落实新一轮产业发展奖补政策,全面提升肉牛、肉羊、蔬菜、果品、生猪等产业发展能力,全面构建乡村振兴产业体系,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

  厚植文化激发“新动能”

  红古区在提升增收致富水平的过程中,坚持以农民富裕富足为目标,扎实开展了“万企兴万村”行动,建立健全脱贫富民长效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等改革集成试点,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和经济林权制度改革,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实现村均集体经济10万元以上,林下经济产值1亿元以上。尤其是在打造全市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先行推进花庄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做大现代农业园区,扶持发展鑫源第六产业园、半亩花田休闲农业示范园等现代农业园区4个。

  做优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创建省级现代蔬菜产业园,新改扩建千亩精细蔬菜、云泽牛羊规模养殖等标准化基地6个,年内新增设施农业500亩,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9万亩,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达15%以上。

  结合聚焦“文化铸魂”,红古区将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传承和发展优秀农耕文化,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坚持绿色发展、涵养生态文明,以农民精神新风貌、乡村文明新气象,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思想文化力量。

  夯实产业绘就“新画卷”

  去年以来,红古区坚持质量兴农、绿色惠农、品牌强农,推进种养加、产供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开发。抓好粮食安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总产量稳定在0.5万吨以上,播种面积稳定在1.6万亩以上。壮大产业龙头,注重以点带面、内育外引,培育省市级龙头企业2家、专业合作社5家。加大品牌创建,做强“河湟时蔬”区域公用品牌,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3个。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启动蔬菜加工物流园配套设施、年产8000万吨农用微生物菌剂生产基地和试验中心建设项目,引进农产品深加工、资源化综合利用企业2家。

  下一步,红古区将继续聚焦“产业做实”,立足牛、羊、猪、菜、蛋、奶等产业禀赋,大力发展生态、绿色、有机高品质农产品,培育一批在全省有影响力的“甘味”农业品牌,不断丰富乡村经济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民增收空间,让农民富起来,努力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