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存量 找增量 提质量 ——徽县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侧记

 2023/06/01 10:22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白 杨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白 杨 通讯员 张美乐

  百亩莴笋喜获丰收,石碑村庭院经济有序发展,榆树村蔬菜大棚错落有序……初夏时节,行走在徽县榆树乡,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近年来,徽县榆树乡立足乡情实际,积极探索农村产业发展新路径,通过盘存量、找增量、提质量等方式,着力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

  作为传统的农业山区乡镇,山地多、平原少是多年来阻挡榆树乡产业发展的“绊脚石”,因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榆树乡、村两级干部不断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给群众算经济账,让群众能够更直观地看到调整产业结构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在不断做强订单蔬菜、食用菌种植、中蜂养殖等产业的同时,以发展庭院经济为“突破口”,通过结对帮扶、抱团发展的机制,让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在乡党委的领导下,村“两委”还积极学习“取经”,详细了解种养殖规模、配套设施等情况以及产业带动农户发展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把脉会诊“乡村振兴”。

  “通过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我们尝到了自助发展产业带来的甜头,也对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更有信心了!”石碑村党支部书记牛会平说。

  “千难万难只要重视就不难,大路小路只有行动才有出路。”同牛会平一样,榆树乡村干部们纷纷表示,将立足实际发展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

  如今的榆树乡,特色产业遍地开花,群众乐享幸福生活。石碑村解决了没有成片土地发展规模产业的劣势,选择适应本村发展的庭院经济模式,目前10万棒地栽木耳已全面栽种完成,预计干木耳产量达10000斤,人均纯收入可增长800元。

  杨河村流转土地400余亩,在做强订单蔬菜产业的同时,合理利用本村畜禽养殖粪便,打通了绿色有机、多元化蔬菜发展之路,实现“让流转地块不闲、群众收入不减”的共赢局面。

  榆树村集体流转滨河路乱搭乱建地块12亩,建成大棚26座,以每座大棚500元的价格进行外包,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也促进了榆树村集体增收……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发动机’,在全乡上下形成以强带弱、资源互补、联动发展的帮带模式,形成同步发展、全乡进步的联结机制,带动各村经济平稳有序发展。”榆树乡党委书记冯亮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